(2025.07.09,新加坡)据国外媒体报导,星巴克目前已收到多份针对中国业务控股权的收购提案,涉及高瓴资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等知名机构,交易估值区间约为50亿至60亿美元(约64亿至77亿新元)。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多数投资者希望通过控股获得中国业务的决策权,以便实施本土化战略调整。星巴克原本倾向于出售少数股权,但面对资本方的强烈意向,可能根据估值重新评估出售比例。
这场资本竞逐已持续数月,早在2024年底,市场便传出星巴克考虑出售中国业务部分股权的消息;2025年2月,路透社曾报道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等机构参与接洽,华润集团与美团亦进入初步谈判阶段;6月23日,高瓴资本参与反向管理层路演,标志着竞逐进入实质性阶段。

星巴克此次出售中国业务的核心动因,在于应对本土市场的激烈竞争。根据Euromonitor数据,其中国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34%降至2024年的14%,瑞幸、库迪等品牌凭借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尽管星巴克于2025年6月首次在中国实施降价,但被市场认为“缺乏诚意”,未能扭转颓势。
在此背景下,星巴克提出将中国门店数量从8000家扩展至20000家的目标(接近瑞幸当前规模),并计划通过引入合作伙伴加速本土化进程。公司CEO尼科尔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明确表示,投资者对这一目标表现出浓厚兴趣,愿意共同规划扩张路径。
若交易达成,高瓴等机构的入局,可能推动星巴克中国在供应链优化、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实现突破。例如,高瓴曾助力百胜中国提升数字化能力,其经验或被复制至星巴克业务。凯雷投资则可能通过品牌运营和区域协同,提升门店效率。
不过,交易仍存在不确定性。星巴克明确表示“目前没有考虑完全出售中国业务”,倾向于保留重要股份以分享市场红利。此外,交易结构尚未最终敲定,是否拆分供应链等核心资产仍需进一步协商。
从行业视角看,此次收购提案反映出跨国品牌在华战略的深层调整。近年来,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巨头通过引入本土资本实现“本土化改造”,星巴克的选择与之具有相似逻辑。餐宝典分析师指出,星巴克需要在聚焦北美基本盘的同时,通过合作伙伴实现中国业务的深度本地化,包括菜单创新、加盟模式探索等。
实习记者:谭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