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新加坡)近日,中国白酒巨头贵州茅台(股票代码:600519.SH)公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收入达到910.94亿元人民币(约 170.92亿新元),同比增长9.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4.03亿人民币(约85.37亿新元),相当于日均赚取近2.5亿元人民币(约4690万新元),同比增长8.89%。尽管业绩规模再创新高,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却双双降至个位数,为近十年来首次。
贵州茅台总部位于中国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中国最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其核心产品飞天茅台被誉为“国酒”,在中国高端白酒市场占据绝对领导地位。公司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酿酒作坊,1951年通过整合成立国营茅台酒厂,并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多年来凭借独特的酿造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稀缺性定位,茅台不仅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标杆,也是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派发现金红利346.71亿元,并完成了52.02亿人民币(约9.76亿新元)的股份回购。然而,中期报告中的多项关键指标显示出公司正面临不小的压力。公司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幅下降64.18%,至131.2亿人民币(约24.62亿新元)。茅台解释称,这主要由于子公司财务公司吸收集团成员存款减少,以及存放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增加所致。
并且截至二季度末,合同负债从年初的95.9亿人民币(约18亿新元)降至55.1亿人民币(约10.34亿新元),降幅超过40%,反映出终端动销存在压力。

核心单品飞天茅台依然是业绩支柱。上半年茅台酒板块实现收入755.9亿人民币(约141.91亿新元),同比增长10.24%,占总营收比例高达85%。曾被寄予厚望的酱香系列酒表现疲软,收入仅137.63亿人民币(约25.85亿新元),同比增速骤降至4.69%,远低于以往年均25%以上的高增长,在第二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在今年5月的业绩说明会上,贵州茅台高层已坦言行业进入调整期,并主动将2025年收入增长目标设定为9%。茅台董事王莉当时表示,公司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为应对挑战,茅台正努力寻求国际化发展。上半年海外经销商净增11家,总数达115家;海外市场营收28.93亿元,同比大增31.29%。近年来,茅台通过参与APEC、达沃斯等国际活动,举办“茅台文化节”等品牌推广,试图融入全球市场。
同时,茅台通过推新品、创新规格刺激消费。上半年相继推出蛇年生肖酒、笙乐飞天、“走进系列”等新品;8月初更发布复刻版70周年五星茅台,限量25568瓶,每瓶售价高达7000元,部分特殊编号酒款被炒至近10万元。
本次财报发布后,茅台股价一度承压,后小幅回升,截至8月18日收盘报1428.5元/股,市值约1.79万亿人民币(约3360亿新元)。
实习记者:胡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