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踩刹车 关税大...

中美贸易战踩刹车 关税大战再延90天

16904
特朗普宣布延长对华关税豁免90天,为中美紧张的局势带来了喘息空间

(2025.08.12, 新加坡)在关税大战的警报即将再次响起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亲手按下了“暂停键”。他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将原定于今天(8月12)生效的高额关税措施,再延长90天,直到11月10日。这不仅意味着中美这两大全球经济巨头的贸易关系将继续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更为接下来的关键谈判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从日内瓦到斯德哥尔摩的谈判马拉松

这场贸易“休战”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双方经过数轮激烈谈判的成果。今年5月,中美代表团在瑞士日内瓦达成了一项为期90天的协议,双方同意将彼此对进口商品课征的关税降至较低水平。当时,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惊人的145%降至30%,而中国则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125%降至10%。

这场“停火”为双方创造了对话的空间。随后,谈判代表们马不停蹄,先后在伦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了两轮会谈。据悉,在斯德哥尔摩的谈判中,中方代表团与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进行了深度交流,为这次的延长协议奠定了基础。

避免“贸易禁运”的灾难性后果

想象一下,如果这份延长协议没有达成,会发生什么?根据原先的计划,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将暴增至至少54%,甚至部分产品可能面临145%的超高关税。而中国也将同步提高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双方之间的贸易将几乎陷入“禁运”状态。这种情境不仅会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让美国消费者在年底购物季面临商品价格飙升,更会让本已脆弱的全球经济再次遭受重创。

这次的延长协议,就像是为这场可能发生的灾难,拉起了一道防火墙。它让美国零售商能够安心为圣诞节等年底旺季备货,避免了关税成本激增的压力。同时,也给了双方一个喘息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继续在谈判桌上寻求解决方案。

香港港口的集装箱,也是全球贸易博弈中的无声见证者

台面下的博弈:稀土、AI芯片与芬太尼

当然,这次的延长并不代表中美贸易战就此画下句点。在休战的表象之下,双方仍然有许多棘手问题悬而未决。

首先是稀土之战,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之前,中国曾对稀土磁铁(rare earth magnets)实施出口限制,让美国制造商备感压力。在最近的谈判中,美方已表示,在确保稀土供应方面获得了中方的承诺,但双方还需在如何确保供应链稳定上达成共识。

其次是AI芯片争夺战,人工智能(AI)是未来科技的制高点,而AI芯片则是核心中的核心。美国一直对中国获取其最先进的AI芯片技术持谨慎态度,甚至对英伟达(Nvidia)和超微(AMD)等公司实施出口管制。虽然特朗普曾暗示,可能会允许英伟达出售“降级版”的AI芯片给中国,但这背后牵涉的国家安全考量和技术博弈,远比想象中复杂。

再来就是芬太尼(Fentanyl),除了10%的基准税率外,美国还单独加征了20%的“芬太尼关税”,借此向中国施压,要求其在打击芬太尼走私方面采取更多行动。这项关税不仅是贸易问题,更是美国国内公共卫生危机的体现,让谈判更加复杂。

特朗普的访华之行会成真吗?

这次的关税延长,也为中美领导人可能的会晤铺平了道路。有消息指出,特朗普可能会在今年10月底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如果这场会晤能够成真,无疑将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特朗普本人也对此持开放态度,他在公开场合曾表示:“我们和中国相处得非常好。”同时,他也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中国将美国大豆的采购量增加四倍,以此作为谈判筹码。这也再次显示出特朗普一贯的谈判风格,即总是在最后关头施加压力,以争取更多利益。

无论如何,这次中美关税休战的延长,给了市场喘息的机会,也为接下来的中美谈判留下了希望。然而,这场贸易博弈背后的核心问题,如技术管制、贸易逆差和地缘政治竞争,依然存在。未来90天,中美两国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解决这些深层次的分歧,将是全球瞩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