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肌肉健康 新加坡发起...

针对肌肉健康 新加坡发起最大规模“肌少症”研究计划

16997

(12.8.2025 新加坡) 新加坡人口迈向老龄化,肌肉流失将威胁人民健康,并造成社会负担。为此,新保集团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学术医学中心 (SingHealth Duke-NUS Academic Medical Centre )  牵头,发动并投入一项1000万新元的肌少症 (sarcopenia)研究计划。新加坡政府与医药界重视老龄化社会健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成为新加坡首个全面并大规模针对肌肉质量和臂力流失的研究项目。

专门报道亚洲政府数字化发展的新加坡平台《开放政府》报道,新加坡卫生部于上周正式启动 “MAGNET”(诊疗肌少症的机理研究与临床创新)计划时,卫生部总司长麦锡威强调,必须紧迫地引入高科技工具,遏制肌少症的发生。

肌少症在新加坡影响近三分之一较高龄者,跌倒、骨折与致残的风险相当普遍。 图:网络

肌少症, 也称为肌肉減少症,是指骨骼肌质量、品质和強度随着年龄增长或缺乏活动而退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肌肉減少,力量下降,功能减退。肌少症在新加坡影响近三分之一较高龄者,跌倒、骨折与致残的风险相当普遍。

随着新加坡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将变得更严峻。而在住院或犯急性病症的人群中,肌少症的发生率相当高 —— 54%患有肌少症,近39%患有重度肌少症。此外,在营养不足的老年人当中,肌少的病率可能超过70%。

同时,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者和普通大众对肌少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高,因此没有进行足够的检查,导致它较晚北发现,延误了及时治疗的机会。

麦锡威指出,要改善检测和管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必须对肌少症的成因与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作为相应而生的对策,MAGNET计划旨在发挥新加坡医疗与科研生态的优势。其研究资源平台汇聚了来自新加坡三大公共医疗集团——新保集团(SingHealth)、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 (NUS Health System)以及国立健保集团(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 NHG)的专家,并与顶尖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包括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汝霖医学院。这一跨机构合作将前沿科研转化为临床创新,从而把科学与患者护理衔接起来。

合作网络还涵盖樟宜综合医院、国立癌症中心、盛港综合医院、陈笃生医院以及国大相关研究项目。

MAGNET的蓝图是运用先进的分子研究工具,揭示肌少症复杂的生物学机理。麦锡威指出,从MAGNET研究中获得的见解将有助开发新的筛查工具和个性化管理策略,贴合新加坡的具体国情。这些创新有望延缓、预防甚至逆转肌少症对体能的弱化,从而提升老年人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该计划也与“健康SG”(Healthier SG)和“乐龄SG”(Age Well SG)等新加坡全国性强身健体活动合作,进一步优化健康水平。

除了进行临床诊疗外,MAGNET还展示了科技与人工智能(AI)在现代医疗科研中起到的变革作用。该计划利用AI驱动的分析技术,对生物标志物、影像数据及患者特征进行解读,对肌少症实现更早期、更准确的诊断。此外,研究将利用基因和分子分析技术,有助详细揭示不同患者肌肉流失的具体分子和代谢特征。麦锡威指出,技术融合提高了研究质量,也促进了科研成果更快转化为医疗实践。

为了更好地研究肌少症,MAGNET 收集了许多患者的相关生物样本,以便做详细的科学分析。结合AI与数字化工具,这一资源使MAGNET在肌肉健康的个性化医疗领域处于前沿地位。通过这一技术驱动的生态体系,新加坡希望在全国推广可行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并可能为亚洲其他类似人群提供借鉴。

MAGNET获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Singapore) “研究、创新与企业2025开放基金” 资助,总额达1000万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