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牛”气冲天 消费...

中国股市“牛”气冲天 消费仍陷“通缩预期”?

16296

(2025.08.18,新加坡)中国的人工智能(AI) 发展热火朝天, 上下一片乐观情绪,今天中国指数更升至 2015年以来最强水平,但沪深300指数涨幅其实仍不足7%,落后于欧美股指。

国际股票界认为,最近中国股市再次反弹上升,但其先天的局限也再次显露, 中国人不是对股市却步就是担忧股情不稳,多数人没赚到钱,赚到的又攥紧不花,中国的消费也就依旧暗淡,进而影响中国经济。而美国也不乐见中国消费过于萧条,因为中国人少花钱,美货在中国也没法出售。

股票专家断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希望中国人多点消费,少点储蓄。前者是想依赖中国人踊跃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而后者希望中国人多买美货,并将生产用于供应国内,少点出口与美国竞争。

不过,中国人历来的习惯是储蓄多,消费少,而近些日子这情形愈发严重,要反转过来说易行难,而其核心原因在于中国股市没能为多数人创造财富。

长期观察中国的股票专家指出,股票时涨时跌的表现,加上经济前景不确定,种种因素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储蓄率惊人高涨——高达可支配收入的35%。

中国股市近期的反弹只是把中国股指带回到10年前剧烈泡沫破裂后的水平,没有大突破。中国成人中只有20%是股民,总数约2.2亿人,而这次股市回升,股民得到的股票回报并不丰厚,不足以激励他们增大消费,却反而推动他们更倾向于储蓄,彭博分析说。

10年前,如果将一万美元(约1万8000新元)投资于美国标普500指数,如今价值将增长至三倍以上,而相同金额投在中国的沪深300指数,仅增加约3000美元(约4050新元),彭博计算说。

专家指出,原因之一在于中国股市的结构性问题。35年前,中国创建证券交易所,旨在通过国有企业融汇居民储蓄用于道路、港口和工厂建设,但没有强大意愿给投资者带来回报。这种偏向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过剩供应股票供应和一些企业上市后操作违规,这些问题持续拖累这片总市值11万亿美元( 约14.85 万亿新元 )的市场。

中国股市骤升但带不动消费(图源:网络)

中国领导人如今急切要修复股市。随着中美因巨额贸易逆差而爆发关税战,习近平正指望国内消费来实现今年5%的国内经济增长目标。

与此同时,北京也需继续借重股市融资:中国需大量资金培育科技企业以领先世界。“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是金融家的天堂,却是投资者的地狱,尽管新任的证监会主席已做出一些改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资深证券专家刘纪鹏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总是有意无意倒向融资一方。”

过去一年,中国最高领导层越来越意识到股市能为人民创造财富。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去年12月承诺 “稳定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这是高层会议罕见对股市情况表态。上个月,它还呼吁 “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除了股市反弹,没有能更快提振居民信心的办法, ” 莲华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洪灏表示。 “这是我们经济学家在北京举行的闭门会议中讨论的话题。”

其实,股市的困境已冰冻三尺数十年。“中国的交易所听从政府的号召为企业增加融资。”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说,“但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几乎没人被有动力去做。” 论坛是为中国政府提供意见的智库。

2022年,中国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企业数量跃居全球第一。然而,股东得到的保障不足、对IPO欺诈监管上松懈,导致股价暴跌甚至企业退市。散户称这类事件为“踩雷”。

近年来,监管机构加强了筛选,过滤掉劣质的IPO,打击金融欺诈,并推动上市公司少增发股票和大股东少减持股票,同时鼓励分发更多利润给投资者。去年IPO数量缩减至2023年的近三分之一。据官方媒体报道,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在去年合计分红给投资者3340亿美元,同比增加9%。

“中国在一项IPO完成后对有关企业的规范和整体要求变得更严格,无论是在可靠性、透明度,还是信息披露方面都有进步,” 华夏基金投资策略师丁文杰表示。

然而,这些改革仍未将股市转变为以投资者回报为核心。彭博计算数据显示,即使回购规模上升,沪深300公司在2024年用于回购的资金仅占市值的0.2%,远低于标普500企业近2%的水平。

近期中国政府出台更多鼓励科技企业上市的政策,也令部分投资者担忧。监管机构让未能盈利的企业再次在位于上海的科创板上市,并首次放开条件,让它们在深圳的创业板也可上市 —— 这板块专为成长型企业融资。今年迄今,IPO数量较2024年同期陡然增长近30%。这些释放出一个信号: 监管层可能再次将融资需求置于保护投资者之上。

“如果不解决企业信誉这个核心问题,加快上市只是增加数量,而无法重建投资者信任。” Vantage Markets分析师陳碧菲在墨尔本表示。

据知情人士透露,交易所官员正积极联系投行,鼓励企业申报IPO。一些优质科技企业甚至可通过所谓 “绿色通道” 获得更快的审核和批准。

“整个监管环境仍不足以发挥这些企业的最大潜力。” 百达财富管理亚洲区首席策略师陈东表示。需要更全面地完善制度与环境,为企业提供正确的激励,让它们为股东创造价值,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