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新加坡) 外媒报道, 中国对液化天然气(LNG)需求的快速增长,正在延长这一“过渡性能源”的生产与使用周期,导致清洁能源难以迅速全面取代石化燃料,或将拖慢全球减排速度。这一趋势与日本、韩国等国逐步降低LNG依赖的做法形成对比。
LNG ( Liquefied Natural Gas, 即液化天然气) 的主要用途包括发电、工业燃料、化工原料、汽车燃料以及冷能利用。作为一种清洁能源,LNG的应用广泛,并且可以替代一些传统能源。
根据预计,中国到2035年将不断进口和使用LNG ,这为主要LNG生产商如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Petronas)、澳洲伍塞德能源 (Woodside Energy)和文莱 LNG 公司等提供了一条生命线。
与煤炭和石油相比,LNG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较少, 许多国家比如中国在逐步摆脱煤炭,转向清洁能源的同时,却增加对LNG的使用,故有“过渡性或暂时性燃料”之称。
中国LNG需要激增 碳排担忧加重
根据专注于气候变化与持续发展的英国媒体《对话地球》报道,2021年中国进口LNG的数量超过其它所有国家,2022年回落至全球第二,又于2023年重回首位,并在2024年继续领先。
此外,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长期LNG购进合同数量也为全球最多,其中主要来自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和文莱。
彭博新能源财经亚太地区天然气团队高级专员李子玥指出:“在我们今年早些时发布的《2030 展望》中,中国被列为LNG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力,接着是刚崛起的亚洲区域,既东南亚和南亚。”
中国天然气需求也可能激励东南亚增加LNG生产和消费,这令碳排放量被“锁定”在一个较高水平,难以快速减少。这令反气候变化人士和科学家很是担忧,他们警告说,持续消费LNG将令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加剧全球变暖。

行动者网络( Artivist Network )是一家马来西亚的非营利环保组织,其联合创办人兼亚洲区负责人阿马伦(Amalen S )表示:“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计划将LNG 纳入其能源系统直到2050 年。天然气的扩张使用令人担忧,除了天然气泄漏、管道瑕疵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沿海扩建天然气基础设施会破坏生态系统和社会环境。”
“东南亚国家正被灌输一个观念:‘天然气只是暂时使用的燃料’ ,但实际上推动使用天然气,也可能会因供应不稳定而带来物价上涨和金融波动,”阿马伦指出。
过剩的LNG去到东南亚?
传统上,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两个LNG主要进口国,在消费从高峰回落之际,中国的LNG 进口迅速上升。日本的进口自2015年以来持续下降,原因是人口萎缩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增加。韩国的LNG消费则在2021年前后见顶,并预计在下来五年内进一步下降。中国的增长不仅抵消了这些下降,还推动了东南亚 LNG 生产的扩张。
目前全球第五大LNG 出口国——马来西亚,过去10年的对华出口LNG大幅增长,中国已成为其第二大市场。文莱对华出口也在增加,并于今年 5 月与中国石油(PetroChina)签署了一份五年期 LNG 合同。李子玥称,预计中国在2035年前将维持甚至提高进口数量,届时其拥有的长期 LNG合同属全球最多。
对于中国将如何消化这些LNG,《对话地球》提出质疑。此外,外界担心中国签署的长期进口合同可能超过国内需求,从而拖慢其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研究员唐艾琳(Erica Downs)指出,中国可能最终出现 LNG 供过于求的情况。
“LNG 正面临来自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后两者被认为在供应上更稳当,因为它们是中国国内可以生产的能源,发电也更便宜,“ 她说。
其中一种解决方法是转口卖掉LNG。过去十年,中国大量建造天然气基础设施,新建了许多有关的处理终端以及把LNG从港口运到工厂和燃气电厂的船只和设备,甚至可运到国外。
李子玥说:“现有的进口量加上在建的LNG处理设施,将使中国年接收能力超过 2 亿吨,而我们的需求是6000万吨,五年后也只升至1亿吨,这已严重过剩。”
另据韩国非营利组织气候解决方案( Solutions for Our Climate) 的一份新报告显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LNG船舶,目前手握61艘的建造订单。加上已服役的112艘,中国将拥有亚洲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LNG船队。李子玥说:“很多船是为进口商建造的,这说明中国买家想在全球贸易中扮演更大买卖角色。但必须拥有船只,才能获得更大的灵活性。”
不过,多数合同其实限制转售。其中例外是全球最大LNG出口国美国,尽管中美处于贸易摩擦中,美国仍是中国 LNG 供应增长的来源。李子玥表示:“到2030年,中国还会有大量来自美国的新合同。现在是600万吨,将增加到2600万吨。”
李子玥也认为,东南亚和南亚可能成为中国LNG过剩量的主要去处,如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均是潜在市场。
中国 LNG 消费的增长,看似与其设定的碳排放峰值和转向可再生能源的举措相矛盾。但中东和东欧等地的冲突引发了中国对能源供应的担忧,这已重塑全球能源的情势,并令中国重新排定选项。
清洁空气与能源研究中心(CREA)位于芬兰, 其首席分析师米勒维塔(Lauri Myllyvirta)指出:“虽然中国预计在近期或几年内达到碳排放和化石燃料消费峰值,但与此同时,它也在大力巩固能源供应。排放峰值不意味着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消失,只是意味逐步下降。”
对马来西亚、文莱等国而言,中国对LNG的需求提供了它们继续开发油气田、投资新田块的动力。例如估算蕴藏 3.2 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资源的沙巴外海卡萨瓦里 (Kasawari )气田已于去年开始投产。
东南亚其它国家也在增加使用LNG。泰国于2020年开始进口LNG,并迅速扩建有关设施,如今已成为东南亚最大进口国。泰国大部分 LNG 来自现货市场,因此来自中国的转售未来可能在其中扮演更大角色。
菲律宾2023年启动LNG进口,已建成两个接收终端,也被视为潜在的增长市场。柬埔寨正在研究建设 LNG 终端,用来以进口的天然气发电。
“我们需尽快推动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能源自主,” 阿马伦强调,“若忽视这一点而转向天然气,这将影响对新能源的获取,把我们钉死在天然气依赖中,历时20 年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