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新大使馆涉南海争议视...

美国驻新大使馆涉南海争议视频

17307

(2025.05.22,新加坡)5月19日,美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则时长90秒的视频,视频前半段展示组屋公共区域被杂物堵塞的画面,旁白称“邻居擅自占据门前空间”,随后画风突转,将南海问题与所谓“公共空间争议”强行关联,搬出2016年非法无效的“南海仲裁案”,暗示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是“侵占行为”。

视频引起网民议论,评论区大量留言直指其逻辑漏洞与政治操弄本质。有网民批评“新加坡不是你们的棋子”,称此类做法为“LC(低级操作)”,质疑美国代办的外交水准;更有人讽刺该视频是“量身定制的宣传片”,“费尽心思本土化却暴露对地区文化的生硬套用”。不少网民还揭露美国双标行径:“先看看自己在加沙、墨西哥湾的所作所为,有什么资格谈国际法?”

美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则时长90秒的视频,影射中国在南海的合理主张(图源:网路)

事件发酵次日(5月21日),新加坡外交部罕见公开表态,明确反对外国使馆“利用本地议题煽动对第三国的争议”,强调“复杂国际问题应通过适当外交渠道解决”。这一立场被视为对美方的直接驳斥。新加坡长期秉持“大国平衡”政策,民众对“被当枪使”的反感在此次事件中集中显现。显然,新加坡组屋制度作为核心民生议题,其公共空间管理属于社区自治范畴,与涉及国家主权和国际法的南海争议存在本质差异。美国使馆强行嫁接两者,既忽视组屋制度在新加坡社会中的特殊意义——作为覆盖80%人口的住房保障体系,组屋承载着社会融合与国家认同功能,也暴露其试图以微观叙事掩盖地缘政治野心的意图。

此次事件并非美国在东南亚的首次“外交失误”。从去年拉拢菲律宾重启南海仲裁案,到今年在东盟峰会上强行塞入“对华制衡”议程,美国试图以“小圈子”对抗破坏地区合作的做法正遭遇越来越多抵触。新加坡网民的批评集中反映两点共识:其一,主权议题不容外部势力绑架,南海稳定依赖中菲等直接当事方对话,而非外部“递刀子”;其二,美国在加沙、叙利亚等地的霸权行径使其“维护国际法”的口号失去说服力,正如网民所言“先管好自己家门口的‘走廊’”。

美国驻新使馆的“组屋类比”之所以“翻车”,一定程度上来看是低估了地区国家的战略清醒。东盟国家既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也警惕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当美国试图用“邻里纠纷”的微观叙事掩盖其在南海军事化、拉帮结派挑动对抗的真实目的时,收获的只能是舆论的耻笑与反感。正如新加坡网民忠告:“外交需要真诚,而非低级的政治操弄。”此次事件为美方敲响警钟:在全球化时代,霸权逻辑已行不通,唯有尊重主权、平等对话,才能赢得信任。任何“本土化”包装都难以掩盖“冷战思维”的陈旧内核,只会加剧地区国家的警惕与抵触。

实习记者:谭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