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价暴涨 农林水产大臣...

日本米价暴涨 农林水产大臣言论引争议

16851

(2025.05.21,新加坡)5月21日,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在记者会上表示,已向首相石破茂递交辞呈。江藤拓5月18日在日本佐贺市演讲时称,自己从未买过大米,他的一番“从支持者那里收到的大米多到可以拿去出售”的言论,也引发民众批评。

2024年夏季以来,日本大米价格持续上涨,甚至一度出现“米荒”。近一年时间过去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日本农林水产省本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1日为止,日本全国超市销售的5公斤装大米均价为4268日元(折合38.28新元),环比上涨1.3%,再次创下新高,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左右。大米涨价给民众的日常饮食造成了直接冲击,不少人甚至被迫减少米饭摄入。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的言论引起日本民众不满

5月19日,江藤拓在参议院决算委员会上解释说:“‘我没有买过米’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实际上我上周刚在附近的超市买了米。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同一天接受采访时称,江藤拓在消费者对米价高涨感到非常愤怒和焦虑的时候发表这样的言论“极其有问题”。

石破茂表示,作为内阁大臣的任命者,自己深感抱歉。石破茂随即还对江藤拓作出“严重警告”,并指示他继续努力降低米价。

长期以来,日本大米市场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二战后日本农协推行限制水稻种植面积政策,向不种大米的农民发放补助金。这一明显有悖市场规律的政策,一直延续至2018年才被废除,严重阻碍了日本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高额关税,严格限制大米进口。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本国农业市场,但也导致国内大米市场缺乏竞争,价格机制扭曲。为维持米价,农协常限制大米向零售端供应,使得市场供应无法及时响应需求变化。

尽管去年极端高温引发的大米减产是此次大米供应和价格危机的直接诱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日本僵化的农业制度以及日本农业协会的过度垄断。而日本政客出于选票考量,对农协的种种不当做法持纵容态度。

新加坡作为在东南亚的热带城市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和生活水平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由于国内土地使用竞争激烈,农业用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左右。粮食供应非常依赖进口。但除了增加食物进口来源和种类,新加坡还持续投资于国内粮食生产,提高应对供应链中断的韧性。

去年十一月,新加坡食品局宣布斥资4000万新加坡元资助12个研发项目,旨在推动城市农业、水产养殖、未来食品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食品创新。

实习记者:胡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