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新加坡)泰国最高法院在今日就前总理英叻涉及的大米收购渎职案作出最终判决,裁定其需赔偿国家经济损失100.28亿泰铢(约3.96亿新元)。该裁决推翻了初级法院在2021年宣判“无需英拉赔付相关赔款”的裁决,英叻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发文为其推出的“大米抵押计划”辩护,并表示“100亿泰铢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偿还的债务”。
英叻于2011年担任第28任泰国总理,在2014年任期内推出大米收购补贴政策,以高于市场价30%-40%的价格向农民收购大米,希望通过缩小中间商赚差价的方式提高农民收入,以及稳定大米市场价格。然而,该政策导致国家财政亏损,被指控滋生腐败。2014年5月,泰国宪法法院以滥用职权为由解除英拉的总理职务。
2015年1月,国家立法议会通过对英叻的弹劾案,并规定其五年内不得从政。同年2月,泰国检方正式向最高法院提起刑事诉讼,指控其推行的大米收购项目违反刑法和反贪污法,造成财政亏空和粮食过度囤积。

2017年9月,泰国最高法院在英叻缺席的情况下,判处其五年监禁,并发出逮捕令。英叻在宣判结果出来前已离开泰国,外界普遍认为她前往迪拜与其兄长、前总理达信·西那瓦会合。2025年5月22日,法院作出最终判决,要求英叻赔偿国家经济损失100.28亿泰铢。
泰国政府强调,法院依法做出判决,目的是为了追究政府高层在政策失误中的责任,维护国家财政纪律。反对派则认为,针对英叻的指控具有政治动机,是在试图削弱其政治影响力。英叻的支持者指出,大米收购政策初衷是惠及农民,政策失败不应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截至2024年5月,英叻政府时期收购的大米仍有约1.5万吨,共计145,590袋还存放在素林府的仓库中。泰国政府计划将这些大米进行拍卖,以回收部分资金。此前,公众对这些大米的安全性表示担忧,担心其可能含有致癌物质。5月20日,泰国公共卫生部公布检测结果,称这些大米中未检测出真菌毒素、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金属污染也处于安全范围内。
英叻目前仍在海外,泰国政府表示,将继续通过法律途径追讨赔偿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