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新加坡)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指出,新加坡要致力于发展“ 能够实践的、以人为本的、对全球有用的“ 人工智能技术, 而且政府希望每一名新加坡人—— 无论是学生、转换跑道者还是企业主,都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中拥有自己的位置,并对克服其中的挑战充满信心。
陈杰豪昨天(周三)在首届 “设计人工智能与科技奖” 2025年颁奖典礼上发表以上讲话。典礼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举办,陈杰豪特别赞扬该校在培养未来创新人才上扮演重要角色。SUTD是全球少数几个重点开设 “设计人工智能(Design AI)”课程的大学。新科大的“ 设计人工智能“课程着重于将技术性的人工智能与设计、建筑和产品开发的应用性相结合,高度重视跨学科合作以及产品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陈杰豪特别点出,SUTD的课程将“人工智能“融合于”设计”之中,意即“把人工智能变得更位灵动、安全,并符合人类的思维、工作与生活方式”,但也“融设计于人工智能之中”,即 “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拓展创造力,突破边界”。
他举 EmpathIQ 和AUROMA为例,前者是一款用于协助医护人员处理员工反馈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助手,后者是能够推荐个性化香氛的智能香气助手,这些开发体现了“ 设计与人工智能” 的完美融合。他表示:“这些案例反映了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更大趋势,即设计的力量让人工智能更具人性,而人工智能的力量让设计突破想象。”

新加坡持续采用人工智能,使用率与日俱增 。“根据最新的《新加坡数字经济报告》,企业对人工智能的采用率从2022年的34%增长至2024年的46%。” 在多项政府计划的支持下,2024年就有近3,000家中小企业采用了AI解决方案。陈杰豪指出,有中小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对需求进行预测、对餐单进行优化和帮助减少浪费,这些意图得到了“CTO-as-a-Service” 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计划(SMEs Go Digital)”等平台的助力。
他还特别提到一些入围奖项的本地创新项目:如 LionsBot,其AI驱动的清洁机器人“ 减轻了繁重体力劳动,并提供灵动的控制与用户体验”;以及SBS Transit的“第六感项目(Project 6Sense)”,通过整合实时的地铁数据,以预测所需要的维护。他补充说:“这是一个典范,说明良好设计的系统可以提升公共服务效果和通勤者的日常体验。”
为了扩大这些成效,新加坡正建设一个全面的支持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我们正在设立以行业分类的各种人工智能卓越中心(AI Centres of Excellence, COE),它们汇聚公共机构、研究人员与业界的资源,共同开发可应用于整个价值链的解决方案。”首个设立在制造业的COE,已与10多家主要企业开展合作。
陈杰豪还介绍了专为企业进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空间而设计的资源:“我们最近推出了GenAI导航器(GenAI Navigator),提供使用案例、模板及精选工具,供中小企业试用和学习;同时发布了GenAI操作手册(GenAI Playbook),为企业讲解 ‘自建’与 ‘购买’ AI解决方案利弊的实用指南。”
他强调,科技发展的核心依然是人才。“每一次重大突破背后,都是某个富有想象力、敢于问 ‘如果……会怎样?’并有能力 将构想化为现实的人。”
他表示,新加坡正通过就业前培训与终身学习来拓展人才储备。2024年,已有约8,000名学生注册入读与信息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课程;自 “科技技能加速器计划(TeSA)”启动以来,已帮助超过30万人获得数字技能。“TeSA” 是一个国家级项目,旨在培养具备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人才队伍,以支持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
陈杰豪在结语中鼓励创新者与企业将政府所支持的项目不仅视为可采用的工具,更是扩大其解决方案规模、开拓新市场、在本地和国际舞台扩展版图的战略平台。他强调,设计与科技必须携手并进,才能创造出既前沿又可靠、值得信赖、以人为本的解决方案。这一理念对于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