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博鳌亚洲论坛至今已进入第20个年头,其成长轨迹折射出亚洲崛起的时代。从最初聚焦亚洲经济复苏,到如今涵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全球治理等广泛议题,博鳌论坛的议题演进见证了亚洲在全球事务中话语权的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论坛每年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报告,已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亚洲经济的重要窗口。在博鳌亚洲论坛的第二天,时代财智非常荣幸地采访了博鳌秘书长张军先生,就新加坡与博鳌亚洲论坛的未来合作可能性,张军秘书长不仅肯定了新加坡过去以来的参与,而且对未来合作做出了期许。

在全球治理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亚洲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充满活力和挑战世界格局下,新加坡与博鳌亚洲论坛(BFA)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共同编织着连接世界的合作网络。一个是享誉全球的”城市国家”典范,一个是汇聚亚洲智慧的顶级对话平台,两者定位不同,却共同在促进区域合作、推动开放与发展方面形成了绝佳的互补关系,犹如在亚洲建起一座桥梁,让思想与机遇在东西方之间自由流动。
在组织架构上,博鳌论坛体现了鲜明的亚洲特色与国际视野。现任理事长潘基文(前联合国秘书长)领导下的理事会汇聚了来自亚洲各国的政商领袖,其中新加坡代表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作为论坛发起人之一,为论坛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加坡:全球化城市的亚洲智慧
新加坡的成功故事为亚洲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范本。这个国土面积仅728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却创造了人均GDP超7万美元的经济奇迹。在外界认为,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在于将东方价值观与西方制度优势完美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尤其是新加坡建国之父李光耀的治国理念,将新加坡从世界上的小红点,发展成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小强国。
中国自2013年开始,就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而新加坡则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在2023年,新中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670亿新元。
截至目前,新加坡和中国已有多项政府间合作项目,除了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还有去年进入30周年的中新共建的苏州工业园区、今年进入10周年的重庆互联互通项目等,都已成为两国的合作典范。
新加坡的全球影响力体现在其独特的”小国大外交”战略上。汪辜会谈,习马会,特金会等,新加坡坚持外交独立,不在中美选边而赢得了国际的尊重和重视。通过香格里拉对话会、新加坡峰会等平台,新加坡在安全、金融、科技等领域为全球治理贡献亚洲智慧。这种以知识和制度为核心的软实力建设,与博鳌论坛的理念高度契合。
作为东盟创始成员国,在区域合作方面,新加坡始终走在前列。同时,新加坡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是最早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员国之一。
新加坡在区域的互联互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军秘书长认为,新加坡一直支持一带一路,还有东盟陆海通道。“区域有稳健的供应链,于新加坡,于中国,对于任何地区国家都至关重要。”他说到。
双桥并架:合作的新维度
博鳌亚洲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 BFA)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论坛总部位于中国海南博鳌,每年举办年会,汇聚各国政要、商界领袖和专家学者,共商亚洲及全球发展议题,被誉为“亚洲的达沃斯”。
自2001年成立以来,博鳌亚洲论坛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亚洲国际论坛之一。论坛永久会址选址中国海南博鳌,这一决策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博鳌位于亚洲大陆与海洋的连接点,恰如论坛致力在亚洲构建开放发展的桥梁定位。
从新加坡国家领导人,到工商企业高管代表,新加坡积极参与博鳌论坛年会。2010年4月,时任国务资政吴作栋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新加坡时任金融管理局主席尚达曼就如何应对全球通胀发表看法。时任副总理王瑞杰线上参加博鳌论坛时指出,面对去全球化风险,亚洲应加强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
2023年,新加坡时任总理李显龙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强调,要实现亚洲美好的前景,亚洲必须保持稳定、包容和开放。他指出,亚洲应该一直保持开放,在促进亚洲各国的合作关系之际,也同欧美和世界各地建立关系。
新加坡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RCEP等重大自贸协定谈判中发挥的作用,其中的理念与博鳌主张的构建区域的开放合作不谋而合。张秘书长说,在当前形势下,希望听到更多的新加坡“声音“,“我希望新加坡在推动区域一体化方面,尤其是区域自贸协定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自特朗普再次执政以来,美国高举孤立主义大旗,不仅令国际格局面临大洗牌,而且美国正逐步远离多边合作的主流舞台。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美国政策对全球经济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成为热议焦点之一。
特朗普政府不仅再次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还相继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美国优先”政策引领下,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多边机制受到严重挑战。面对未来秩序可能的重构,国际社会亟需寻找新的共识与合作方式。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频繁变化的贸易立场,使得机构和机构难以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对此,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意味深长地指出,走多边主义之路、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体系,才是应对当前挑战的正道。他特别提到,新加坡在推动区域合作与引领思想方面,拥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保持方向不偏离,是在充满变数的时代中确保稳定与发展的关键。
面向未来的合作议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加坡与博鳌论坛的合作面临更广阔空间。在数字经济领域,新加坡领先的数字治理经验与论坛的广泛影响力相结合,有望推动亚洲数字规则制定。在绿色发展方面,新加坡的碳交易中心建设与论坛的绿色议程相互促进,将加速区域低碳转型。
全球治理改革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新契机。面对保护主义抬头,新加坡可借助博鳌平台,推动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上,新加坡的务实作风与论坛的桥梁作用相得益彰。
新加坡知名学者马凯硕在博鳌论坛上指出,在一个险象环生的世界,因为一些大国发生的问题,比如说这让我们进入一个多文明、多极、多边的世界当中,这种三个多极的世界,必须更好地理解对方,必须跟对方去对话,博鳌是把全世界各个地区的人带到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
新加坡与博鳌亚洲论坛的合作,是两种”桥梁”模式的优势互补。新加坡作为实体经济的枢纽,与作为观点交流平台的博鳌论坛相互赋能,共同推动亚洲一体化进程。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中新关系发展,更为构建开放包容的亚洲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望未来,随着亚洲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日益重要,新加坡与博鳌论坛的合作必将迎来更广阔前景。正如张军秘书长所言:”我们期待新加坡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与论坛一道,为亚洲和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这既是双方的共同愿景,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