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星转账到数据银行

从卫星转账到数据银行

41858

今年9月,一则有关“欧洲航天局出资60,000欧元支持太空区块链技术开发”的新闻稿引起了《时代财智》记者的注意。欧洲航天局是一个由22个成员国组成的政府间组织,但60,000欧元仅相当于一套新加坡组屋价格的五分之一, 对于高科技开发实在是“凤毛麟角”。这样的疑问让记者沿着新闻稿的内容展开层层采访,逐渐揭开太空区块链的神秘面纱。

此文刊登在2019年11/12月期《时代财智》作者:张俊

走近太空区块链

太空区块链技术和Spacechain有关,而Spacechain是由28岁的中国创业者郑作(Zee Zheng)和他的合伙人于两年前在新加坡创立的一家初创企业。

郑作告诉记者,他虽然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心理学,但更被硅谷创业者们的故事深深吸引。在一次科技夏令营中,他接触到了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Tim Draper。Draper先生是一位虔诚的区块链技术信仰者,在他的指导下,郑作开始对区块链技术有了全面的了解,并逐渐把目光从错综复杂的互联网投向了浩瀚的太空。

毕业后,郑作利用从Tim Draper学到的经验,以及区块链知识公开化的特点,迅速补上了自己的技术短板。同时,他又十分幸运地获得了第二位大师 — 比特币的开发者之一Jeff Garzik的指点。有趣的事,两人最终从师徒转化为伙伴,并于2017年下半年在科技企业方兴未艾的新加坡创立了Spacechain公司。

Spacechain的联合创始人郑作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心理学,但在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Tim Draper的影响下开始对区块链技术产生了兴趣。 张俊摄

“Spacechain的使命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卫星网络,并利用卫星平台保证数字资产,” 郑作向记者解释,传统支付,例如银行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都是通过由第三方实现的支付系统,虽然使用方便,但其数据库一旦受到黑客攻击,之前的记录就会被抹掉。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系统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区块链将数据库“化整为零”成无数个通过互联网联接的小数据库并对每一个都进行匿名加密,即使部分小数据库被攻击,整个区块链系统会有自我纠正功能,“除非超过一半的小数据库同时受到黑客的有效攻击,但那种情况的难度远远大于只攻击一个数据库”。

“倘若我们让区块链技术从互联网脱离出来搬到卫星上,建立去中心化的卫星网络,那就能让整个系统游离于所有基于互联网的黑客攻击。这好比即使Windows的病毒再强大也不会对苹果的系统产生任何影响。”

据Spacechain公司提供的数据,发射一颗卫星曾经需要大约500万美金的成本,而现在只要50万美金就可以实现了。而为了建立卫星网络,郑作和他的团队需要找到一个开放式的卫星发射机制 — 即通过一批不同的卫星发射公司分别将各自卫星发射升空,然后再将它们建成一个卫星网络。这种方式即满足了卫星发射分布式的需要,而且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的问题。

“发100个卫星是很贵的,但如果我们让50家公司共同承担就能大大降低投资成本,每家公司甚至只需要50万元就可以了。” 在这样的宗旨下,公司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欧洲,利用欧洲国家的多样性以及每个国家内的卫星发射公司,建立起一个适合建立空间供应链的生态系统。

过去两年间,Spacechain先与欧洲公司采购与空间区块链相关的硬件,然后“顺藤摸瓜”,于今年初和英国的卫星利用创新中心取得合作,然后得到欧洲航天局的认可,并最终获得欧洲航天局的6万欧元的可行性研究经费。

利用这笔资金,郑作和他的团队将在半年内做出一个开发利用太空区块链项目的基础方案。如果该方案获得欧洲航天局的评估,他们的下一步任务便是在欧洲地区启动更为实质的商业开发流程。到目前为止, SpaceChain已开发出一种适用于航天领域并支持区块链功能的开源操作系统, 并在过去12个月内将两个区块链节点发射并进行了在轨测试。

“能够得到欧洲航天局的支持是一种荣幸。金融科技行业目前在数字货币的存储和传输方面存在较低的安全性, 使其无法达到与传统银行业务相同的专业水平和信任度。我们很高兴通过将我们的区块链技术引入欧盟和英国的新合作伙伴来解决这个问题,” 显然,在SpaceChain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Zee Zheng眼里,这项合作的潜在意义远远不止6万欧元。

而郑作曾经的“恩师”,SpaceChain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Jeff Garzik也表示:“多重签名交易已被证明是对金融系统非常强大的安全措施,我们很高兴将这些安全措施扩展到新的太空经济。”

谁会为卫星转账买单?

通过与欧洲航天局合作,郑作和他的团队似乎已经看到了建立起太空区块链的曙光。然而,通过多颗卫星打造起的昂贵的太空区块链服务以后究竟为谁服务呢?

对于未来业务的拓展,郑作认为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将是需要处理大量资金业务的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托管服务。和银行类似,交易所所涉及的资金不是存放在相对稳定的“冷钱包”里就是交易频繁的“热钱包”内,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转换,而交易越多,系统与外部接触越多,风险也就越大。据悉,去年至今,全球各地的交易所被黑客攻击事件层出不穷,共有10多亿美金被盗。

“如果我们通过太空区块链为交易所专门建一条通路,那就会大大提高安全性。尽管建路成本可达数千万元,但与不可计数的被盗风险相比,太空解决方案将仍然可以帮助用户规避风险。” Zee Zheng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在与新加坡、东南亚、韩国等亚洲交易所洽谈未来合作,同时,未来卫星的用途也将随着太空区块链的建立而变得更加多样化。

“如同我们的手机一样,最早的手机只有通话功能,而之后便慢慢衍生出听音乐、拍照等多种智能手机软件;卫星就如同一台’天上的手机’,以前一颗卫星可能仅限于一种功能,比如气象监测和地球勘测。未来,随着太空解决方案的成熟,卫星的功能将更加多样化,它们既可以观察气象,又可以利用VR技术拍摄地球,或者充当一个安全的数据库。”

郑作认为,由于目前太空区块链的社会知晓度并不高,除了开发新技术,公司的另一要务是推行教育和传播区块链技术,让更多潜在用户了解区块链原理及其和航天技术之间的关联。

新大教授:未来数据将像钱包一样

虽然太空区块链技术看似充满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本地专家认为,就区块链技术本身而言,走向太空未必是这项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朱飞达是新加坡管理大学的终身教授,从事过近20年的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研究实践工作,并且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终身教授朱飞达从事过近20年的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研究实践工作,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 图:SMU

他在接受《时代财智》的专访中表示,就区块链去中心化及共识协议的核心功能,通过卫星和通过互联网并没有本质区别,况且,外太空也有其自身的风险。与太空相比,区块链在其它领域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我们每个人的数据将像钱一样,被存入个人数据银行,区块链技术将使我们把各种社交媒体和影响力变为一种资产,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朱飞达向记者解释,比特币是区块链最好的例子,任何满足条件的计算机和个人,都按照事先定义好的制度运作,从来没有出过问题,而且从技术来看今后也不会有安全问题,未来,比特币的作用更将超乎想象。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安全、隐私和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倘若要达到100%的隐私,价值就必然为零。目前所做的工作是要在为个人服务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好隐私。对此,新加坡金管局采取了十分开放的态度,通过积极吸引外部资源,让新加坡成为在世界范围内,除瑞士以外金融科技最为蓬勃发展的地方。”

朱飞达认为区块链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快,交易速度也从来不是它的强项,因为去中心化一定比不过中心化。譬如,比特币的交易速度一般为每秒钟7笔,然而,Visa和Master可以每秒处理3000-4000笔。毫无疑问,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算法还会不断出现。

“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包括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才能利用这项技术开拓出新的经济增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