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新加坡)提到TDK,头脑里马上闪现的是否是磁带(Cassette)?这家创立于1935年的日本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将铁氧体磁性元件产品化的公司之一,并在1953年发明了磁性录音带。在全球产业快速变革的今天,TDK正进行一场深度转型。
“我们的转型是双重的,”TDK集团全球传播主管Norbert Palanovics 在接受时代财智时采访时坦言:“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TDK的产品助力社会变革;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必须转型,以回应新时代的需求。”
Norbert是在新加坡,昨天由路透社主办的“亚洲新未来”论坛中,发表以上感想。他表示,虽然TDK 早已是一个全球化公司——90%的营收来自日本以外市场,90%的员工亦分布在海外——但仍有更多工作要做。“我们必须进一步凝聚全球团队的协同力,从东京出发,推动文化与战略的融合。”

转型不是“任务”,而是“机会”
“我不认为有‘不可能的任务’。我更愿意将挑战视为机遇。”Norbert Palanovics曾是一位外交官,在日本已经生活了20多年。在加入TDK两年内,他亲历了TDK在全球市场中的文化融合与战略重塑。
TDK曾长期以B2B为核心业务,现今的主要营收也来自日本以外的市场。虽然中国市场蓬勃发展,在成本竞争方面有优势,但他不认为是“威胁”,“我们在中国有制造也有研发中心,同时服务于中国市场。我们为中国经济做出贡献,并从市场中受益。”
当被问及中美关系紧张是否影响TDK在中国的业务时,他认为,目前影响有限。“我们在中国制造,也在中国销售,基本保持平衡。”但他也不讳言,地缘政治对跨国企业的确构成风险。
“关键在于韧性(resilience)与敏捷(agility)。”他解释,TDK的策略是预判多种局势,制定应对方案,保持快速调整的能力。

AI时代的“基础建设者”
磁带几乎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唱,如今,这家日本集团已转型为全球智能手机背后的力量,目前正争夺人工智能市场的份额,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战略。谈及AI,TDK并不定位自己为算法或平台公司,而是“AI的赋能者(AI Enabler)”。
Norbert分享了TDK参与AI生态链的战略计划,首先,在数据中心领域,TDK的磁头、陶瓷电容、电源模块等核心器件已广泛应用于AI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与能源供应系统中,确保高速传输与稳定运作。其次,工业自动化方面,TDK正致力于将自身的传感器技术与AI算法深度融合,助力工厂实现智能化升级,提升制造业的效率与灵活性。在智能交通领域,TDK的传感器、电容器与模块也已深度嵌入电动车与自动驾驶系统之中,为车辆感知、控制与信息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在人机交互(HMI)层面,TDK近日完成对美国智能眼镜公司SoftEye的收购,切入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可穿戴设备赛道。该技术不仅有望提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交互体验,也将推动未来人机界面在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的深层应用。
TDK正逐步构建起以传感器、能源管理和智能组件为基础的AI生态赋能体系,为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的关键技术演进提供坚实支撑。Norbert强调:“我们不是做AI本身的人,但我们让AI成为可能。”
“我们不是做AI本身,但我们让AI变得可能。”Norbert坚定地说。在谈及文化融合时,他表示,无论是日本员工、西方员工,还是中国员工,每个人的视角、习惯与思考方式都有差异,但这正是创新的源泉。他相信,真正多元的组织,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利用差异形成集体智慧。“只要方向一致,TDK将会在未来几十年持续成功。”
目前,TDK在东南亚早有布局——东盟总部设在新加坡,负责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销售市场。“我们在当地不仅创造就业,也获取宝贵的人才与资源。”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