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新加坡)新柔经济特区(JS-SEZ)一体化再迎突破。据马来西亚柔佛州投资发展局宣布,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垂直农场项目已正式落地该特区,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运营。这一项目由新加坡农业科技公司Archisen与柔佛本地企业联合投资,总投资额达1.2亿新元。
该垂直农场位于柔新特区核心区,占地2.5公顷,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智能温室系统,可实现全年无休的精准化种植。项目技术总监陈立伟博士介绍,农场将部署自主研发的”立体气雾栽培”技术,通过30层垂直种植架和AI环境控制系统,单位面积产量预计达到传统农田的100倍,同时减少95%的用水量和85%的化肥消耗。

作为柔新特区”智慧农业走廊”的首个落地项目,该农场将重点种植高附加值叶菜类作物,初期规划年产蔬菜1200吨,其中70%供应新加坡市场,剩余30%面向马来西亚本土高端餐饮和超市渠道。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农业科技署长卓名宏指出,这一布局符合新加坡”30·30愿景”(2030年实现30%食品自给)的战略需求,同时也将推动柔佛州从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型。
在技术应用上,该项目较传统垂直农场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其屋顶光伏板可满足60%的电力需求,剩余40%通过生物质能发电补充,实现”零碳排”运营;同时部署5G物联网传感器和机械臂,从采摘到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率达90%,人力成本降低70%;更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实时调整光照、温湿度参数,使作物生长周期缩短至传统种植的1/3,例如羽衣甘蓝从90天缩短至30天。
项目投资方Archisen联合创始人Benjamin Swan透露,农场将采用”中央农场+卫星农场”模式,未来三年内在柔佛州复制20个微型垂直农场,形成覆盖新马的蔬菜供应链网络。这种”技术输出+本地化运营”的模式,已在新加坡三巴旺农场实现盈利验证,目前该农场每平方英尺的种植成本已低于进口蔬菜价格。
新柔经济特区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吸引字节跳动、微软等科技巨头超50亿新元投资,形成”新加坡研发+柔佛制造”的产业分工格局。此次垂直农场项目正是这种协同模式的典型案例:核心技术由新加坡团队研发,生产基地落地柔佛以利用更低的土地和人力成本,最终产品通过新柔长堤实现45分钟直达新加坡市场。
国立大学农业经济专家黄有光教授表示,垂直农场的高初始投资和技术维护成本仍是主要瓶颈,”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降低终端售价,将是决定项目可持续性的关键。”他建议通过”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直接对接消费者,缩短供应链环节以提升利润空间。
实习记者:谭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