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新加坡)中东国家巴林的国际商事法院(BICC)昨天正式启用,法院处理的案件可上诉到新加坡国际商事法院(SICC)。这是一项司法创举,在两个国家之间基于条约针对商业纠纷由一国复审另一国的判决,在世界上是破天荒头一回。
确切地说,巴林方的上诉是提交给新加坡国际商事法院的国际委员会审理,该委员会由本法院的新加坡及国际法官,以及巴林方针对特定案件特别指派的法官组成。
新加坡首席大法官梅达顺(Sundaresh Menon)昨天出席了于巴林首都麦纳麦的伊萨文化中心举办的启动仪式。 他在仪式上表示,巴林国际商事法院的成立是一项突破性举措,新加坡国际商事法院协力参与了它的建设, “这个新法院在这个极为重要和活力十足的地区,将扮演推进商业发展的角色”。
他指出,随着商品和资本的跨境流动不断增加,商界迫切需要中立和可信赖的解决商业纠纷的机制。像巴林国际商事法院这样的机构向所有当事方开放审理,并秉持公正立场、遵循国际通行标准做出裁决,保障结果获国际认可,从而实现“中立公正”的司法目标。
目前解决国际商业纠纷,仲裁仍然是最主要方式,尤其是跨境合同和贸易争执:根据《纽约公约》,仲裁的裁决在多数国家都可以获得承认和执行。国际商事法院与其不同的是,它们是常设机构,能够长期存在处理案件,而且可相互合作。仲裁庭通常是临时组成的,只为特定案件设立,有时间限制,案件处理完后就解散。

首席大法官梅达顺 强调国际商事法院日益上升的重要性。他说,国际商事法院可以真正“服务全球”,不过,它除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需要外,也要有一个统一、协调处理的方式。让世界各地的商人都觉得裁决公平可靠。
他告诉新加坡《商业时报》,巴新两国国际商事法院之间建立的上诉渠道便是出于这样的考量, 它突破了以往的做法,是世界上异国法院之间就商业纠纷第一次出现跨境机制。
他透露,这项合作不是孤立的,是一个更庞大计划的起步:建立一个由多个“枢纽法院” 组成的网络,这些法院专门处理商业法律事务。这个网络里的各个法院的运作和程序大体一致,并且通过一个共同的上诉机制,相互连接,使整个体系统一、高效。
新加坡国际商事法院的国际委员会在处理上诉案件时,可以灵活根据案件来源国的法律来裁决,比如巴林的法律。审理由于在新加坡进行,而新加坡国际商事法院在国际上以“中立、公正、专业”著称,这为当事人提供可信赖的司法保障。
梅达顺说,新加坡愿意尝试与其它国家进行类似的合作,而新巴两国国际商事法院间的合作,已证明了这种合作模式是可行的。他补充说,这项合作机制不仅可以提升巴林在解决商业纠纷上的地位,还能让巴林成为投资者进入海湾地区的一个重要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