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半导体产业:以连接、...

新加坡半导体产业:以连接、协作与创新迎向“兆元时代”

16910

(2025.10.16,新加坡)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迈向一万亿美元规模的关口,新加坡不仅是区域制造枢纽,更是推动产业协作与可持续创新的重要节点。新加坡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董事洪伟生(Ang Wee Seng)在“新越半导体产业合作交流会”上发表演讲,并在随后接受《时代财智》采访,分享了他对半导体行业趋势、区域合作与人才发展的看法。

新加坡半导体行业协会(SSIA)执行董事洪伟生(Ang Wee Seng)

新加坡:从先进制造迈向智能制造

“半导体正站在百年产业的新临界点。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是计算芯片的需求,更包括存储、数据中心、电源电子、传感器、MEMS 与物联网等一整条价值链。” 新加坡半导体行业协会(SSIA)执行董事 洪伟生指出,全球AI浪潮、电动车普及及5G向6G的过渡,正在驱动新一轮需求爆发。

他提到,AI应用的普及正令数据中心成为新增长引擎,“从ChatGPT到Gemini,我们每天使用的工具都在为数据中心增加计算负载,而这正是半导体持续增长的动力。”

与此同时,产业也面临技术瓶颈,如两纳米制程的制造难题,这促使业界加速布局先进封装(Advanced Packaging)与新材料,以延展摩尔定律。“每一次技术突破,背后都是半导体的力量。”

回顾新加坡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从建国以来经过近六十年的积累,新加坡已覆盖从前端制造、封测、设备组装到IC设计的完整生态。全球晶圆厂如Micron、GlobalFoundries、TSMC都在新加坡已有布局,“新加坡生产并组装全球约20%的半导体设备。洪强调,“除了国际巨头,本地中小企业(SMEs)才是支撑行业的“无名英雄”。

在他看来,新加坡未来将持续保持20%的先进制造占比,不过,这更将进一步向“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转型,通过自动化与AI驱动的生产方式,在同样的产能基础上实现更高效输出。同时,3D打印、加成制造、工业软件等“相邻产业”也将成为增长引擎,形成新一轮生态聚合。

当今世界,中美大国角力之下带来地缘政治挑战,继而供应链重构,这为东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过去,芯片要在全球流转数次才能进入终端设备。如今,面对出口管制与关税壁垒,新加坡应当以‘协作网络’的方式重新定义区域价值链。”

洪伟生指出,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与泰国已构成东盟半导体核心集群,贡献全球芯片产量约25%。今年9月,洪伟生带领新加坡半导体协会成员参观了越南,“越南在IC设计领域的实力令我印象深刻,马来西亚在后段制造与封测方面也正上升到价值链高端。如果东盟十国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将远超任何单一国家的力量。”

越南驻新加坡贸易办事处主任高春胜(CAO Xuan Thang)

越南半导体产业:从封测为主的“后段起步”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加速重组、东南亚逐渐崛起为新增长极的背景下,越南正积极布局成为区域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

越南驻新加坡贸易办事处主任高春胜(CAO Xuan Thang)在交流会上指出,半导体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心脏”,它支撑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全球科技竞争使半导体成为战略产业,而越南与新加坡正处于关键位置。

截至目前,新加坡对越南累计投资额已超过 830 亿美元,连续多年保持越南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地位,并居东盟各国之首。随着越南经济持续开放、产业结构升级,越南已将半导体列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

目前,越南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供应链的后段环节——封装、测试与组装(ATP)。典型代表是胡志明市的 英特尔(Intel)工厂,自运营十余年来,已出货超过30亿颗芯片。此外,三星(Samsung)、安靠(Amkor)、高通(Qualcomm)等跨国巨头也在越南设有工厂,专注于后段加工与测试业务。

越南电子工业协会(VEIA)执行委员杜垂香(Do Thi Thuy Huong)

在交流会上,越南电子工业协会(VEIA)执行委员杜垂香(Do Thi Thuy Huong)则认为,虽然越南的半导体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进步显著,潜力巨大。杜垂香提到越南的发展公式—— SET + 1,  从自主研发专用芯片、推动电子产业增长、建设工程师队伍,直到让越南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安全目的地。

截至目前,越南约有 1,500 名芯片设计工程师,而政府目标在2030年前将这一数字提升至 50,000 名。杜表示,“人才是越南半导体发展的关键,政府已将人力资源提升纳入国家半导体发展战略核心。我们的目标是让越南不仅是制造基地,更是创新和人才的摇篮。”

谈到越南在区位经济中的独特优势,杜垂香提到,越南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约2,200万吨),以及丰富的高纯度石英砂资源,这些都是硅晶圆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如果越南能进一步发展稀土与硅砂的开采与精炼能力,将能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晶圆厂提供原材料供应。”

此外,越南与新加坡之间地理距离近、物流便利,仅需两小时航程,加上双边贸易关系稳固,这些都为区域供应链协作创造了天然条件。

《时代财智》宋娓采访新加坡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董事洪伟生

人才短缺仍是行业痛点

谈到越新合作潜能,越南的出口结构以制造业与电子零部件为主,而新加坡则在高端芯片设计、金融与物流领域具优势。不过,杜垂香坦言,越南仍面临技术差距,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区域竞争加剧的挑战。

高春胜亦提到,泰国与马来西亚正在积极吸引来自新加坡的半导体投资,这意味着越南需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以巩固其在区域内的合作地位。

就越南产业面临的痛点,短期若无法解决,洪伟生表示,政府可简化签证与审批流程,帮助企业引入专业人才;同时,企业在本地落地后逐步培训本地工程师,降低长期成本。这正是新加坡当年的发展模式——以开放换成长。

洪伟生也透露了新加坡半导体行业的未来三大方向:人才发展、生态强化和可持续创新。“新加坡土地有限、资源有限,但创新无限。唯有通过持续合作,我们才能让小岛的价值放大到区域与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