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义:给予是财富的真谛

李成义:给予是财富的真谛

19901

文:宋娓

打开Google搜索引擎,输入李成义博士(Dr.Lee Seng Gee)或者李氏基金(The Lee Foundation),你会发现除了维基百科有一些简短的介绍外,其他关于李氏的信息和新闻少之又少,李家成员更是鲜少接受媒体访问。但提起李成义和李氏基金,几乎所有新加坡人都会心存感激的微笑。这位行事低调的慈善家,倾其一生都在为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福祉做贡献。《时代财智》非常有幸,以近距离方式聆听这位行事极其低调的慈善家的心声。他也用其一生讲述一个财富来和去的真谛。

李氏家族的慈善事业可谓源远流长,著名的新加坡华人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TanKah Kee)就是李成义的外祖父。李成义的父亲李光前(LeeKong Chian)也秉承“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兴办学校、资助文教和科学研究等社会公益事业,1952年,他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财产,设立了“李氏基金”(后分为新加坡李氏基金和马来西亚李氏基金)。直到1967年李光前去世的这15年间,李氏基金共捐助给文教、社会公益款项多达1000万,造福的人士也数以万计。

1957年,身为长子,李成义从父亲李光前手中接管李氏基金。截止目前,该项基金已经为各项慈善事业累计捐赠了超过7亿新元的善款。所有受惠人不分种族、语言、宗教、国籍和区域的差别,一律平等对待。教育事业更是占了全部捐款总额的75%,可见李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

在李成义博士看来,能够帮助他人让慈善事业充满了魅力,而他本人也非常享受其中的乐趣。他意味深长地说:“提升教育和学习是李氏基金的基本目标。在新加坡,我们希望国家的未来——我们的年轻人能够在知识经济中做好准备。我们愿意支持他们实现愿景,有朝一日为国家做出贡献。”

受父亲的影响  “关爱那些不幸的人

作为富甲一方东南亚“橡胶大王”的长子,李成义从小到大的生活可谓衣食无忧。可是父亲却把自己大量的财产拿出来无偿地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在采访中谈到李光前时,李成义对父亲充满了敬佩与尊重,并坦言父亲留给他最宝贵的遗产就是回馈社会的信念。父亲始终认为“那些能获得超过自己需求的人是幸运的,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那些不太幸运的人。”

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企业慈善家,被问及企业家和慈善家的区别时,李成义博士认为,慈善家是在与社会大众分享自己的财富,并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企业家则是在积累财富时,不一定会选择去分享自己的财富。而企业慈善家就融合了这两种身份,通过经商聚财,再淡然散财“兼济天下”。

在新加坡,接受李氏基金帮助过的个人和组织不胜枚举。2011年1月,李氏基金向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捐赠1亿5000万新元,用于建立李光前医学院。这是迄今为止,企业或慈善团体对教育机构捐款总额的最高纪录。李氏基金接着又拨款500万新元给新加坡保健集团器官移植服务中心,以扩大移植服务范围和提高国人对器官移植的认识。2005年,李氏基金捐给新加坡国立大学3000万新元;2004年,捐赠5000万新元,用于建立新加坡第三所公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2003年,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捐赠6000万新元。除了这些,李氏基金还向其他医疗、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巨额款项。

李氏基金不仅让新加坡人受惠,还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受惠。自1980年起,李氏基金就和香港李氏基金合作,先后捐资给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南安梅山光前学村、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及其他中国内地公益事业达两亿多元。因为乐善好施,又积极践行儒家传统美德,李成义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儒商”,2008年5月的国际儒商大会,他被评为“国际十大儒商”。

当今社会似乎流行着一种“炫耀式”慈善。李成义博士对此不为认同,“虽然人们做慈善有不同的动机,但是李氏基金就是做我们所坚信的,这在我们1952年成立时就确定了。”

李成义和太太张治华医生(Dr Della Suantio)是绢蝶情深,共同为慈善尽力。

妻子是我的贤内助

李成义博士的夫人张治华医生(Dr Della Suantio Lee)是印尼华裔,她也出生在一个有慈善传统的大家庭。在结婚之前,张治华是以救人为使命的医生,选择行医就是为了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结婚之后,她则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来支持丈夫的慈善事业。为此李成义博士非常感激妻子的无私付出,他坦言,“我今年已经91岁了,我非常安享现在的生活,这全都要归功于我的妻子张治华医生。”

他充满感谢地继续说道,“是她照亮了我的人生,她总是陪伴在我的左右,默默支持着我。我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她时时鼓励我用我们所有的力量去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这对恩爱夫妻至今已经携手走过24年,不管走到哪里,两人都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的,李张治华也因此长期的吸收到慈善事业的管理经验。2004年,李张治华把结婚时李成义博士送给她的100万美金结婚礼物拿了出来,与丈夫一起设立了“李张治华基金”(D.S. Lee Foundation),用于资助新加坡的护士进修深造,目的是为了帮助提升护士的专业素质,提高本地的医疗水平。该基金在2006年设立了“陈振传护士奖”,表扬工作表现杰出的助理护士,以及纪念华侨银行前主席陈振传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基金会的资金完全出自于李张治华的个人资产。

对继承者的期望

在早期,父亲李光前创立李氏基金时,因为人少力薄,每一个基金的成员都被要求贡献1,000新元。在那时,1,000元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何况李氏基金的成员中有些也并非从事商业。正是这些早期成员的信任和无私奉献,李氏基金才有幸能顺利建立并走到今天,并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慈善基金组织。

李成义博士透露:“我父亲捐赠过的慈善项目不计其数,我的外祖父更是倾其所有,把他所有的财产都用来资助社会福利事务,连一分钱都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孙。”这种自我牺牲、心系社会的精神正是李成义博士对未来基金管理者的殷切期望。

如何累计财富,一个人或许要投入毕生的经历来实现它。但是到最后,可能会发现,财富充其量只是一个数字罢了。当问到李成义博士如何看待时,他回答道:“财富是应该被分享的。我希望更多的新加坡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帮助那些弱势群体,让社会成为我们快乐生活的地方。”

李氏基金已有60年历史,期间也曾经历挑战,而清晰的目标是迎接挑战的最佳方式。李成义博士说:“就像李氏基金在起步之初就设立好明确的目标,那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去实现这个目标。”

“我希望未来的继承者,在继续实践李氏基金的善行时,不要过多的期待能从这些付出中获得些什么回报,而是要真正理解‘给予’的真谛,并且也乐于把自己的财富贡献给慈善事业。我也希望他是一个具有社会意识的领袖,真心实意地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奉献自己。”

关于李成义博士

李成义,1921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南安梅山镇竞丰村,是李氏基金(Lee Foundation)和南益集团(Lee Rubber)主席。他的父亲是新加坡著名银行家、华侨银行创始人李光前,外公是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的陈嘉庚。李成义是新加坡非常知名的企业慈善家和社区领袖,他通过其父李光前设立于1952年的李氏基金,为教育,艺术和弱势人群捐资了大量慈善。

李光前先生生前育有6名子女,李成义是长子,两位两位胞弟分别是李成智,李成伟。父母希望他能很好地学习双语,在小学时,他早上就读英校英华小学,下午又赶去就读华校道南小学。在外祖父陈嘉庚发起组织的新加坡筹赈会,学生时代的李成义也帮助筹款。

1939年,李成义赴美留学。之后,他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位,1944年,他获得沃顿商学院的MBA。同年,李成义结婚,首任太太Lora Tong是中国袁世凯时代的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之女,他和首任太太育有四个孩子。

1946年,从美国归来的李成义回到新加坡进入南益集团。随后韩战爆发,橡胶价格暴涨,南益胶业年贸易量占当时世界胶业年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李成义续其父李光前之后被誉为“橡胶大王”。他也被派去印尼重建在战争中受毁的橡胶园。他积极和荷兰专家合作,在几年后,生意渐有起色进入盈利。在1955年,李成义慢慢接手李氏集团的印尼生意。十年后,他成为掌管整个李氏集团的总裁。

李成义博士在公益事业上的卓越超群表现,获得无数认可。1992年,李成义获颁新加坡总统授予“公共服务星章”;1993年,新加坡国家福利理事会授予第一个福利团体的最高荣誉奖“余炳亮”奖。2002年,他获颁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文学博士荣誉学位;2007年,他又获得瑞银(Credit Suisse)和安永(Ernst & Young)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的慈善带头精神。2009年,他获得南洋理工大学颁授文学博士荣誉学位(Degree of Doctor of Letters),主持颁授仪式的是纳丹总统。

李成义博士享受着家人和朋友带来的简单快乐。元配太太在近30年前去世后,李成义博士鳏居了10年,才于1988认识了印尼棉兰知名慈善家张尚树的孙女张治华医生,两人在1991年结婚。

在李成义博士珍惜的价值观里,他非常看重努力工作。即使出生在富有家庭,他的财富观从不乱花钱,而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否则,财富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年我在李氏基金做的,只是沧海一粟。我希望更多的新加坡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帮助那些弱势群体,让社会成为我们快乐生活的地方。”

李成义博士在2016年5月10日于新加坡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