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初创公司Manus...

中国AI初创公司Manus移师新加坡

16852

(10.07.2025,新加坡) 据中国媒体报道,刚在三月宣布正式成立的中国通用人工智能代理(general AI agent)开发商 Manus 已裁撤其在中国的部分员工,并将关键技术人员转移至其在新加坡的总部。Manus此举凸显出,中国的 AI 初创企业由于要争取国际市场以及应对国内不确定的监管,相继将核心业务迁往海外。

目前 Manus在中国的运营团队大约有 120 人。Manus 的名称来自拉丁语,意即“手脑并用”。通用 AI 代理开发商所设计的AI代理用于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功能。有些人认为Manus 的产品是向人工通用智能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和真正自主智能体 (autonomous intelligent agent) 迈进的一大飞跃。

Manus 从挂出招牌以来很快在中国备受关注,成为生成式AI代理领域的重要企业之一,但外界仍然对它的产品是否足够成熟以及是否能长期实现可持续盈利表示怀疑。

周二晚,Manus 回应中国媒体《澎湃新闻》称,公司已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以提升运营效率,并将继续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上个月,Manus 产品负责人张涛曾公开确认,公司总部已从中国迁至新加坡。

中国AI初创公司Manus将总部移往新加坡

Manus团队于今年 3 月成立时推出产品Monica,将其定位为全球首个具备通用能力的 AI 代理,能够独立自行规划并执行各种复杂任务比如撰写报告、制作表格制作、筛选简历、分析股票和计划旅行等。该产品刚开始发布时,只向部分特定的人开放,这些人必须拥有特殊的邀请码才能进入和使用测试版本。邀请码一度被炒至超过 1 万人民币(约1783 新元 ),引发 “炒作营销” 质疑。

Manus 在新加坡的公司 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应)于 2023 年 8 月注册成立。其创始人肖宏和季逸超均为 90 后,拥有软件工程背景,曾推出 Monica AI 浏览器插件和 Rasgueado 输入法等项目。肖宏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但于去年12月Manus正式成立前退出团队 季逸超现任Manus的首席科学家。

据外媒早前报道,Butterfly Effect 已完成由美国风投公司 Benchmark 领投对Manus 商标的 7500 万美元(9500 万新元)融资,估值达 5 亿美元。但该笔投资目前正接受美国财政部的审查。

值得注意的是,5 月也有报道称 Butterfly Effect正寻求以 15 亿美元估值融资 1 亿美元。Manus 否认该消息,称“严重不实”,并表示公司目前专注于产品开发和提升用户体验。

今年3月,Butterfly Effect在美国提交注册“Manus”商标。该申请涵盖一系列软件产品,包括用于任务自动化的AI工具、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优化以及增强现实应用。此申请表明该公司有意将其产品拓展到由AI驱动的解决方案。

自走红以来,Manus 在商业合作和变现方面动作迅速。今年 3 月,公司宣布与阿里巴巴通义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将在 “通义”开源模型基础上构建 Manus 功能。同月,Manus 推出付费订阅方案;到 6 月,又新增文字转视频功能。

通义开源模型是阿里云开发的一系列大型语言模型(LLMs)和多模态模型。这些模型旨在执行广泛的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包括文本生成、推理、编码以及多模态理解。

有报道称, Manus 将总部迁至新加坡,部分原因是为了规避美国对英伟达 (Nvidia)芯片的出口限制。许多中国的 AI 开发商正将业务搬迁或扩展到中国境外。这一趋势是源于地缘政治紧张、国内监管造成的挑战以及对先进技术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新加坡已成为中国 AI 初创企业主要心仪之地。像Tabcut和Climind这样的公司都将总部迁至新加坡,以便能接触全球投资者和尖端技术。新加坡的商业友好环境和稳定的政治气候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吸引力。

虽然一些中国 AI 公司在国内继续蓬勃发展,但搬迁或向海外扩展的趋势很可能会持续。获得先进技术、国际资金支持以及有利的监管环境等因素,对 AI 公司的成长和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