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助印尼成铝生产大国...

中国企业助印尼成铝生产大国

17070

(10.07.2025 新加坡) 在印尼,有六座由中国企业投资兴建的铝精炼厂(refinery)与铝冶炼厂(smelter)即将投产运营,这还不包括目前已在运作的四座。中国资金正加速推动印尼铝工业的发展,累计投入已达数十亿美元,势头堪比十年前中国资本押注印尼镍资源的热潮,预计将对全球铝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正对国内铝矿开采和生产实施更严格的限制,旨在提升环境可持续性、保障资源安全,并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在本土产能受限之下,中国资本正在向海外寻找新的增长点。

据外媒报道,亿万富豪项光达旗下的青山控股集团、中国宏桥集团,以及宋建波领导的山东南山铝业等中国企业,正大举在印尼布局铝产业链,兴建大型冶炼与精炼设施。

中国企业大举投资印尼兴建铝精炼厂(refinery)与铝冶炼厂(图源:网络)

铝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础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汽水罐、机器人、以及电动汽车等各类工业产品。世界投资银行高盛预计,到2030年,印尼的铝产量可能增长五倍。

然而,中国资本持续大量涌入印尼铝生产业,也引发了金属交易市场的新关注:这股势头是否会造成全球铝供需失衡,甚至影响这种高能耗金属的长期前景与价值?

中国企业在印尼发展镍工业的路径提供了前车之鉴。十年前,印尼仅占全球镍矿产量约7%,如今这一比例接近60%,这拜印尼廉价的煤炭能源和将近百座中国镍冶炼厂所赐。由于低估了镍的迅猛产出,包括必和必拓(BHP)在内的矿业巨头被迫关闭了澳洲及其它地区的运营。如今,印尼的镍产业已带来了产能过剩、环境压力、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未来五年,印尼将成为全球铝产业的中心,” 金属咨询公司CM Group总监克拉克(Alan Clark)指出,“把它和全球镍产业的演变对比来看,非常有趣。”

印尼的铝土矿 (bauxite)储量远不及低端镍矿储量那么庞大,但仍足以支撑一个相当规模的冶炼产业,主要因为印尼有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能依靠燃煤发电。

印尼政府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基于这一考虑,2023年时任总统的佐科威宣布禁止铝土矿出口,目的是推动国内铝生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出口原材料。他的继任者普拉博沃也坚定地执行这一所谓的 “下游化” 政策。建设一座精炼厂或冶炼厂通常需耗资约10亿 美元(约12.8 亿新元),对许多渴望掌控原材料来源的中国企业来说,这笔钱很划算。此外,在印尼建厂,给当地劳动力带来的就业效应,也是印尼当局的重要考量。

仅在今年,就将有三座新的铝土矿精炼厂投入运营。铝精炼是指从铝土矿提取出氧化铝 (alumina)的过程,它是铝工业的中间环节,介于铝矿开采和提取纯铝(aluminium)之间。据全球大宗商品情报公司CRU预计,到2027年底前,还将至少有三座铝精炼厂建成投产,印尼的铝产能将提高超过五倍,到时其将跃升为全球顶级铝生产国之一。

在冶炼方面,印尼同样进展迅速。目前已有两座铝冶炼厂投产,高盛预测,到2030年前,还将新增四座。

当初,印尼限制铝土矿出口迫使中国转向全球最大的铝土矿生产国几内亚采购。然而,这个西非国家如今也开始借助其矿藏主导供应的地位,撤销那些不愿在当地建厂的企业的采矿权,这迫使中国更加感受到供应链多元化的紧迫性。

据印尼本地铝土矿企业Laman Mining总裁奥古斯丁努斯·陈(Agustinus Tan)介绍,一些中国金属企业正提供设备、分批组装整个厂,或为缺乏融资能力的本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现在有几家工厂在关闭,他们主动提出收购那些设备,” 奥古斯丁努斯说,他的公司计划明年开始建自己的铝精炼厂。 “与其远离原材料,不如远离最终产品的消费者。”

在中国投资者中,青山控股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这家不锈钢巨头曾主导印尼镍产业的爆炸式扩张,凭借其惊人的规模与极致的成本控制迅速占领市场。其首座铝冶炼厂于2023年投产,一座更大规模的新厂预计将于明年启用。

“当青山进军印尼铝行业时,整个市场都震惊了,全球价格报告公司 ”Fastmarkets的铝分析师法里达(Andy Farida)表示,“他们正在进行多元化布局。”

这些划是否会如期落地,关键还在于这些企业能否在当前铝价仍在每吨2500美元附近波动的情景下坚持初衷。跨国金融公司花旗集团分析师指出,如果金属价格维持在这一水平,全球新增的产能会很小或受限制,这包括印尼在内。

印尼丰富的煤炭资源,或许将给铝产业提供支撑,正如当年推动镍业崛起时一样。但最关键的,仍是印尼是否能够开采出足够的铝土矿,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我们不应该低估中国人能做到什么,”法里达表示, “如果他们能在镍领域做到这一点,那么现在的预测恐怕远远低估了他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