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煎饼倒塌”到零伤亡:日...

从“煎饼倒塌”到零伤亡:日本抗震技术在东南亚的启示

16946

文: 矢板昭夫

地震中的“倒塌煎饼”

2025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里氏7.7级地震,导致南北延伸超过400公里的断层线发生水平位移。这场地震被称为“百年来最强地震”,造成3,700多人死亡。在灾害现场,建筑物层层倒塌,楼层层叠,这种现象被称为“煎饼倒塌”。

2025年4月2日,缅甸中部和泰国发生地震五天后,曼谷一栋在建建筑倒塌,重型建筑设备正在清理现场废墟。图:APF/Media Connect

“缅甸的建筑物,在结构强度和建造方式上与日本的建筑物不同。整栋建筑物倒塌的风险确实存在。”非政府组织“日本之心”的创始人吉冈秀人医生(Dr. Hideto Yoshioka)指出。

地震发生时,吉冈医生正在曼德勒的一家医院为一名患者进行术前麻醉,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城市。在目睹医院部分建筑因余震倒塌后,他判断手术室不安全,并将麻醉中的患者疏散到室外。

2025年3月28日,曼谷一栋建筑倒塌后,救援人员走过建筑工地的废墟。图:AFP/Media Connect

地震也给距离震中约1000公里的泰国曼谷造成了破坏。一座由中国公司在建的约30层高的建筑倒塌,造成近百人死亡或失踪。据报道,该建筑仅靠墙壁和柱子支撑,可能导致其“饼状”倒塌,此外还有建筑质量不合格的指控。

当地震发生时,长周期的地面运动,即使周期超过2秒,就会使高层建筑剧烈摇晃。有灾情体验者形容,在这样摇晃的建筑物上的感觉,“就像在船上,甚至站不起来”。不过,曼谷的O-NES TOWER却因在地震中丝毫未动而引起关注,这是由日本建筑公司大林组株式会社在曼谷的子公司泰国大林组建造的29层建筑。

这座于2022年开放的建筑采用了三项泰国前所未有的技术,包括在钢管柱中填充混凝土以增强抗震性能。地震发生后,泰国内政部就如何确保抗震性能和建筑安全向日本政府寻求建议,日本国土交通省派遣包括一名高级研究员在内的三名官员前往泰国。

日本抗震技术在东南亚国家中频频亮相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其《建筑基准法》已多次​​修订,其抗震标准,即使在日本6至7级以上的大地震中,目标在于防范建筑物倒塌。日本汲取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当时造成造成约6400人死亡)的经验教训,将抗震、减震系统和隔震等各种技术付诸实践,并正在东南亚地区推广这些经验和技术。

1995 年阪神大地震造成约 6400 人死亡。图:AFP/Media Connect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其《建筑基准法》历经多次修订,不断提高抗震标准。其目标是在遭遇 6 至 7 级以上的大地震时,尽可能防范建筑物倒塌。1995 年阪神大地震(Great Hanshin Earthquake)造成约 6400 人死亡,日本从这场惨痛教训中汲取经验,将抗震、减震和隔震等多种技术系统性地付诸实践,并不断优化。如今,这些经验和技术已在日本国内广泛应用,同时也正在向东南亚地区推广,帮助区域国家提升建筑安全与抗震韧性。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一份报告,印度尼西亚的年度地震频率位居世界第二,甚至超过了排名第四的日本。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许多高层建筑正在采用日本的抗震技术建造,这些技术可显著减少地震时的摇晃。

2021年,由三菱地所集团和清水建设株式会社共同开发的50层办公商业综合体——“Trinity Tower”在雅加达开业,这里被称为雅加达的“金三角”中央商务区。2022年,由森大厦株式会社和清水建设株式会社共同开发的58层办公楼——“雅加达森大厦”在主干道苏迪曼街竣工。这些建筑,采用了在雅加达并不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核心墙(建筑中央部分的厚墙)和钢筋混凝土周边柱等抗震结构。

菲律宾位于地球板块交界处,地震风险较高,台风灾害频发。在马尼拉都会区的新中央商务区(CBD),名为“四季公寓”(The Seasons Residences)的博尼法西奥全球城(BGC)商住高层建筑群已部分竣工。该建筑群由三越伊势丹集团(Isetan Mitsukoshi)和野村不动产开发公司共同开发,安装了能够吸收和缓解振动的减震器,从而减轻地震和强风造成的晃动。

与此同时,位于马尼拉岷伦洛区(世界最古老的唐人街所在地)的历史悠久的中国银行大厦,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厦,也采用了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的减震器。日本的抗震技术不仅惠及现代高层建筑,也惠及历史建筑。

1995年阪神大地震。图:AFP/Media Connect

初创企业致力实现地震零伤亡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约80%的地震死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其中许多建筑物是由堆叠的石块、砖块或混凝土砌块建造的。一家日本初创公司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开发出一项新技术引起关注。

这家初创公司Aster,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东京大学。Aster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铃木正臣(Masaomi Suzuki)说,他们的使命是,地震零死亡。他运用在美国留学期间获得的航空航天工程知识,成功地将树脂和纤维混合在一起——这在以前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创造出了一种柔软且高度耐用的抗震涂层。

将这种涂层涂抹在易损建筑物的墙壁上,静置约两周使其干燥,即可显著提高抗震性能。这种涂层价格低廉,可在当地生产,并且无需任何特殊技能即可施工。

这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广泛认可,其抗震涂料在2022年由日经新闻社主办的创业大赛中荣获大奖,并在2024年荣获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日本建筑国际奖。

目前,Aster公司正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合作,在菲律宾的公立学校推广这种涂料。据Aster估算,其成本仅为重建教室的十五分之一。

由此可见,地震造成的大量灾害,并非完全来自地震本身。面对源于抗震性能不足的建筑物倒塌这一可预防的人为因素,如何提升建筑的抗震水平,已成为减少地震伤亡的关键课题。随着东南亚城市化进程加快,该地区对引进和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抗震经验与技术的关注与需求正不断上升。

文章作者:矢板昭夫(Akio Yaita)为新闻人员/Media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