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新加坡)韩流文化已风靡全球,如今韩国的创新精神正进军另一领域: 建立一个 “全线挺进,公私合力“ 的人工智能(AI)政府,其最大特点是鼓励私营企业利用政府AI基础设施,更好地发挥AI 的效力,优化业务,以及创新与制造产品,从而打造一个更有活力、更高效和更有创造力的社会。
“公私协作发展”的人工智能政府的做法已通用于许多国家,比如新加坡、美国、中国和印度,但韩国在这方面似乎最为卖力也最全面,在AI 基础建设、AI资讯获得、AI教育、AI立法等方面全线进击,目标是成为领先世界的人工智能政府。
韩国国家信息社会署(NIA)的首席执行官柳在信日前在新加坡出席一个AI 峰会,他在演讲时回溯,韩国政府从最早的网络电子政务模式,已发展为今天的 “数字平台政府”,各个公共部门以及外部组织可以从政府的共享平台获得信息,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和业务。
柳在信指出: “在NIA的规划中,数字政府的下一站就是人工智能政府。”NIA在1987年成立,物换星移,从起初负责推广电脑,如今已演变为制定和实行国家信息化政策的机构。世界银行很推许NIA,盛赞它将 AI 全方位整合进公共服务,为希望利用 AI实现高效治理、平等提供资讯的国家树立了榜样。
如今,NIA雄心勃勃,要在既有的成绩上要更上层楼,为韩国政府构建一个通用的生成式AI(GenAI)基础平台。这个更为开放地共享平台,将让韩国所有公共机构能够方便、安全地利用AI 优化公共服务。不过,要实现建立这样一个更强大的平台,柳在信强调与私营企业合作至关重要。

对公私合作的重视,其实早已体现在NIA之前的建设中,它致力于开放政府的数据和帮助私企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创新。据柳在信介绍,新的平台将在私营的云设施上运行,政府只是提供实体环境。政府也开放让私企提供大语言模型(LLM),但根据国家情报院的规定,出于安全理由这些都必须是韩国本土企业。
韩国的公私合作,尤其在政府与三星、LG和SK电讯等大企业的协作中看出。这些公司与公立大学及研究机构在政府所设的AI 实验室内合力将研究成果转换为商业AI应用,从而推动创新。韩国政府也推出 “工业4.0” 即制造业数字化的雄图,大力推动AI和以AI为驱动的工业解决方案,促使科技企业、研究机构与公共机构三方之间展开合作。这种合作提升了韩国在全球制造业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航政府计划在今年内采购一万台高性能图形处理器 (GPU),用以训练与开发人工智能模型,该项计划也包括私企。根据《今日韩国科技》网站,韩国大量购买 GPU有助减少对外国AI技术的依赖,特别是美国和中国,并且可以专门用来训练韩语模型。目前,韩国拥有大约2,000个GPU,政府的采购计划包括英伟达H100和H200在内的先进型号。
此外,韩国拥有更多GPU能吸引需要计算基础设施的AI初创公司来韩设点,进而使韩国更有望成为亚洲地区的AI枢纽。这些GPU也是韩国的安全后盾,可帮韩国应对军事、网络攻击及经济挑战。
韩国去年颁布《人工智能框架法》明确国家的AI并进策略:一方面推动AI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监管措施确保政府在AI上的公信力,取得公众信任。教育方面,政府也正进行大量投资,包括提供20亿美元培养AI 人才,比如“人工智能研究生院”项目就是这样一项举措。
反观日本,虽然推出“社会5.0” 愿景,意在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融合,创造一个“超智能社会”。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日本在采用AI方面仍面临挑战。许多企业还依赖过时的IT系统,在整合AI驱动的工具上遇到阻碍。此外,尤其是在B2B领域,日本缺乏高质量、结构化的数据,这限制了AI应用的效果。
新加坡和韩国的人工智能发展都各有成效,然各有千秋。新加坡在管理 AI 使用上表现较为出色,能确保其在应用上符合法律与道德,而韩国则在投资基础设施上领先,并做到把AI有效融合进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