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令裕:忘乎山水,兼济天下...

郭令裕:忘乎山水,兼济天下

17148

文:宋娓
摄影:蔡清福

《论语》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经常背着“长枪短炮”在户外找寻美丽独特的风物,郭令裕陶醉忘乎于山水之间。艺术摄影作为一种爱好,让郭令裕修身养性;而对自然与和谐的追求,让他成功实现齐家和兼济天下。在他的卓越领导下,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不仅成为了新加坡房地产行业的先驱,也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列。

郭令裕(Kwek Leng Joo)先生刚过知命之年,身材矍铄挺拔,气质文雅谦逊的他,举手投足之间透出浓浓的儒者风范。对于所取得的商业和艺术成就,他淡然一笑:“人生像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有些甚至是注定的,无法选择。我只是尽最大能力,扮演好自己的每个角色”。

自谦是君子的美德之一。郭令裕目前带领的是新加坡第二大房地产发展商——拥有50年历史、市值约75亿美元的城市发展有限公司(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此外,他在摄影领域才华横溢,频获殊荣,身兼新加坡摄影学会名誉主席。而郭令裕作为一位商界领袖的真正成功之处,是在于他将个人天赋与爱好融入到商业发展、社会服务和环境保护之中。近10年来,他通过捐出自己的摄影作品和画册,筹得约200万新元,全部用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此外,郭令裕也是华社振兴、文化传承、青年发展和国家构建课题的积极推动巨擘。

如何深度解读郭令裕和他为社会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记者从郭令裕先生的回答中想到了《礼记·大学》中的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正心篇:以谦卑之心看待世界

摄影是郭令裕陶冶性情和磨练品格的一种方式。他在9岁时拥有的第一台相机是用他自己攒下的零花钱买的,甚至他忙碌的父亲都不知道。郭令裕的父亲郭芳枫先生(Kwek Hong Png)是新加坡早期知名企业家,他一手创办了丰隆集团,并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华商富豪之一。

父亲是良师,亦是严父。郭令裕回想当初父亲的安排,内心充满感激。他仍记得当年服完兵役时,恰逢丰隆大厦建成不久。父亲给他安排的第一份工作,是要求他检查丰隆大厦里的每一间厕所是否清洗得干净。每天要在四五十层的高楼爬上爬下,而且也不是体面的工作,但年轻的郭令裕毫无怨言,严格地执行了父亲交予的任务。

家族的显赫光环,在郭令裕看来,既是上天的安排,又是对他个人的鞭策。他解释道,公司之所以今天能够取得优秀业绩,得益于每个人的付出,尤其是郭氏兄弟多年来携手合作,驾驶这艘巨轮,投入了百倍精力和心血。正是自己肩负着家族沉甸甸的使命和荣耀,作为团队的关键一员,他更要身先士卒,作出应有的表率。

城市发展1963年成立于新加坡。就在这一年,10岁的郭令裕拥有了他的第一张摄影作品:《荷花》。摄影跟其他一些艺术类别的不同之处在于,入门易,提升难。拍摄一张令人满意的作品,通常需要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耐性;而一幅摄影作品要达到艺术作品的高度,更多的则是取决于摄影者自身的领悟和艺术修养。

艺,发乎心,存乎行。艺术之路漫漫且修远,将上下而求索。郭令裕相信,创意无限,艺无止境,多年来他一直在找寻拓展自己艺术创作的边界。新加坡摄影学会的前会长郑培书(David Tay)认为,郭令裕不仅是摄影的践行者,也是艺术的推动者。“即使一花一草,人物街景,观众能感受到他的创作天分,这是一种摄影技术之外的深层次的交流。他的作品总是不落俗套,给人带来惊喜。”

曾为郭芳枫老先生拍照的新加坡专业摄影师协会前会长张智华(Teo Tee Hua),对郭令裕的摄影才华非常肯定。“他在自然摄影这方面的造诣,在国内当属翘楚。无论是艺术水平还是精神境界,都达到了一个常人难以超越的地位。如果他要开办这类主题的讲座,我相信一定会高朋满座,本地的政商显要齐聚一堂,洗耳恭听他的分享。”

2004年以来,郭令裕出版了一系列摄影集,并举办了多次摄影个展和联展,包括《江南晴雨》(2001年)、《六只眼里的香格里拉》(2004年)、《私密花园》(2006年)、《浪漫大自然》(2008年)、《Web Of 13 Million 》(2010年)、《铁轨追忆》(2011年)、《Flora Exotica》(2012年)和最近的《绿色中的遗产》(2013年)。他的《令裕心集》个人摄影集三部曲,收录了自2004年以来的个人佳作。

新加坡植物园是郭令裕熟悉的地方,幼年的他时常在那里玩耍,也成为他锤炼摄影技艺的一个绝佳场所,甚至有些照片是他抓住午餐时间的空隙拍摄的。他屈指一算,从办公室赶回家的车程约12分钟,花10分钟简单享用午餐,再花5分钟更衣,然后驱车前往新加坡植物园,1个半小时后回家换装重返办公室。这真是分秒必争,工作、爱好和公益事业三不误!

去年郭令裕举办了以新加坡植物园的植物之美以及历史建筑为主题的摄影展,该展项也成为新加坡植物园申请新加坡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20年的老朋友,郑培书对郭令裕在摄影上的执着和付出深有感概,有钱人购买艺术品时一掷千金,但是像郭令裕这样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却是少之又少。最令他钦佩的是,郭令裕不仅用一颗爱心来照顾那些有需要的人们,还顾及环境的有续发展。

(图片:植物园中曼舞的蜻蜓。郭令裕摄)

记者在采访中故意问了郭令裕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您是否也能成为白手起家的成功者?”

他的回答体现出一位智者的谦逊和思辨: “假如我出生在穷苦人家,没有今天的社会地位,我的画册和作品不一定有人会买。大家买我的画册总有各种原因,但正是这种资源,我才有办法筹款帮助他人。”

看着窗外的风景,沉思了一下,他继续说,“假若生在富有的家庭,却没有拍摄作品的能力,我现在的能力可能只是拿起笔签一张支票而已。”

“在我这个年龄,我更需要的是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回馈社会。我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追求。”郭令裕亮出手腕,他说自己很多年都没戴手表了,已经习惯从手机上看时间。

修身篇:以赤子之心振兴华社

商者在商言商,儒者代圣人立言,而世间最难做的是儒商——不仅须取得个人商业之成功,而且自己还要成为社会道德之模范,肩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大任。

受命于父亲之重托,郭令裕为中华总商会服务了整整21年。当时父亲身体欠佳,作为孝子的他就替代父亲的董事职位。“既然答应了父亲,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角色全力扮演好”,郭令裕回忆起当初自己的想法。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是本地华商最具权威的机构。1993年,年仅39岁的郭令裕被推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这是历年来最年轻的当选会长。一直以来,总商会都是由代表不同方言族群的帮派代表组成,实行帮派选举制度。郭令裕当时认为,时代已经发生变化,商会也需要变革。在他任期的首八个月推出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废除了沿用87年之久的总商会帮派选举制度。此后他又以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为商会引入了女性董事,让一直由男性掌握话语权的董事会吹来了一股清新的巾帼之风。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华总商会接受了郭令裕另一个挑战性思路,迈出了产业投资第一步。正是当年的这一举动,使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成为了全球目前可能最富有的华人商会。

新加坡开国元勋李炯才(Lee Khoon Choy)与郭芳枫先生曾是世交。在郭令裕当选中华总商会会长后,这个年轻人大力改革的勇气,以及谦虚和才华给李炯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通晓华语,理解中华文化,在郭氏家族里难能可贵。”李先生回忆,当年他的新书《走遍中国》完成时,他邀请郭令裕去杭州拍摄钱塘江大潮给新书做封面,郭令裕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不是有钱人都会这么做。”

今年3月由李炯才先生提名,郭令裕获颁“全球百位杰出华人”(Global Outstanding Chinese 100)荣誉大奖,他却没有在奖台上发表感言。在李先生看来,郭令裕不仅谦虚而且心怀大爱,他默默奉献社会却保持低调,这在新加坡极其少有。

作为一位成功的华商,郭令裕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感悟至深。他不仅服务于华社商界,同时也致力于华人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弘扬。晚晴园始建于19世纪末,与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的孙中山先生曾经三次居住在晚晴园,在这里组织南洋同盟会,募集军费和筹划武装起义,因此晚晴园承载着太多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作为晚晴园修复委员会的发起者之一,在郭令裕看来,修复晚晴园是追念孙中山先生在南洋一带的革命事迹最好的方式。经过四年的辛苦努力,晚晴园终于改建成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于2001年1月12日由前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亲自主持开幕典礼。

除了担任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他还是新加坡同济医院的名誉主席、新加坡同安会馆顾问、中国探险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新加坡福建会馆名誉理事。之前他还出任过新加坡中华语言文化基金会管理委员会主席(2004-2010),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中国工商组副主席(1995-2005)。

郭令裕杰出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华社,他还积极推动教育、环保、文化艺术、青年发展领域的发展,并且身体力行推行慈善。今年4月,作为唯一的亚洲华人,他进入爱丁堡公爵国际奖基金会董事会,担任国际信托局成员。近年来,郭令裕还个人资助福建同安的10所贫困小学,设立了10间“郭令裕爱心图书室”。此外他在社会各领域的活动能力和不懈努力,让他在商界获得德高望重的地位。

齐家:以创意之心打造巨舰

城市发展有限公司2013财年取得营收31.62亿新元,税前利润8.92亿新元,每股基本盈利(EPS)73.7分,这超过了2012年历史最高营收时水平73.2分,历史本益比(PE Ratio)目前在13倍至15倍之间徘徊。

城市发展下属约400家子公司,其中包括5家上市公司。酒店部分,由城市发展控股的千禧国敦酒店集团(M&C)于伦敦上市,是新加坡最大的国际酒店连锁集团,也是世界最大的酒店业主和经营者之一,在世界20多个国家拥有和经营着超过110家四星、五星酒店和度假村,足迹遍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中国大陆的酒店包括北京千禧大酒店、上海千禧海鸥大酒店,以及在厦门、成都、杭州、无锡等地的酒店发展和管理项目。

城市发展同时也是新加坡最大的土地业主之一,拥有超过720万平方尺的办公、工业、零售及住宅空间,以及超过40个商业发展项目,包括在日本、韩国、泰国、俄罗斯的商业项目。它也是拥有最多土地储备的新加坡私人发展商之一。

多年来,郭令裕一直担任城市发展的董事经理,并在今年年初被委任为副主席。除了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提供真知灼见外,他也致力于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高效的管理系统和流程,储备和培养专业人才,培训专业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市场需求。

郭令裕同时也是一个崇尚创意与创新的人。在他的领导下,城市发展在现代生活理念、产品创新、绿色建筑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实现了许多开拓性的创举。

“如果没有创意和创新,企业就不可能繁荣发展。在工作和生活中,创意没有极限。事实上,创意能有效拓展个人与企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品牌素质,为优雅社会生活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郭令裕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仿佛他将企业管理也当成了摄影作品来看待,不仅要有产出,而且还要不停地推陈出新。

比如,在绿色建筑方面,城市发展设立了许多行业新标杆,共获得70多项由新加坡建设局(BCA)颁发的绿色建筑标志——包括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冠军奖,城市发展是首个在新加坡,也是唯一获得此奖项的一家私人发展商公司。

创新不仅是公司的五个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郭令裕的个性。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两年前,他受日本岐阜县旅游局的邀请专程前往拍摄风景。虽然是受邀,但是他却没有按照对方预先安排的路线去拍。而是用自己的方法和时间去踩点,最后交出一批令岐阜旅游局喜出望外的作品。

2012年郭令裕被美国创意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成为自1994年该奖项设立以来全世界14个获奖者中获此殊荣的第二个亚洲人。

:以报国之心回馈社会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一位伟人百年前的慷慨陈词尽显爱国之心。作为一位新加坡公民,郭令裕恪守着自己在信约中的承诺——“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充分体认到国家安全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郭令裕带领他的公司,全力支持新加坡的国民服役与全民防卫政策。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加坡本土标杆公司,城市发展长期以来致力于鼓励其男性职员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国民服役义务,并为战备役员工保持健康体魄和训练提供额外的奖励和政策。

“2011年城市发展被新加坡国防部授予MiDAS联盟荣誉会员,这个最高荣誉称号无疑是对我们过去5年来对全民防卫政策的一贯支持的充分肯定”。谈到这里郭令裕非常地自豪。

如果说国防军备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那么历史和文化所彰显的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郭令裕认为这些宝贵的遗产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熟记于心的。为了吸引年轻人的关注,重视新加坡的文化遗产,让其能够代代薪火相传,在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4年前,郭令裕亲自带领一队青年摄影师,以现代思维和创意视角,用镜头捕捉新加坡的古迹艺术,并和他们联合出版画册《Resonance – Songs of Our Forefathers》(共鸣——我们先辈的歌谣)。

郭令裕对于社区服务也充满了激情,一直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发展计划。为了支持政府管理日益蔓延的赌博问题,郭令裕从2005年至2011年担任全国预防嗜赌理事会公共传播和协商委员会主席,身体力行地为涉赌人士和受害家庭提供帮助和辅导。

为了表彰郭令裕在商业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杰出贡献,他被新加坡总统先后授予了公共服务勋章(2000年)和公共服务星章(2005年)。2011年,他获得了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颁发的杰出志愿者奖。2013年5月,他被新加坡总统委任为太平绅士。

对于自己钟情的摄影艺术,郭令裕更是坚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理念,于2006年设立了两年一评的新加坡青年摄影师奖。这个全国性的摄影比赛旨在培养和选拔年轻的本地摄影人才,提升新加坡的整体摄影艺术水准,为帮助将新加坡打造成为国际艺术中心尽一份绵薄之力。此外,他还个人赞助在南洋理工大学设计与传媒学院艺术系设立了“郭令裕杰出摄影奖”,为莘莘学子提供精神和财务上的支持,激励他们刻苦学习,砥砺技艺,帮助提升新加坡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国际地位。

“回想中学时光,我的成绩并不优秀,但是我有一位严厉的校长总是给我机会”,郭令裕感慨,人生总需要一些运气和机会。他看到过那些充满热情在社会上闯荡的年轻人,如果他们有机会获得提拔和栽培,就能早日获得成功的机会。

热爱国家,回馈社会,扶弱济贫,弘扬文化,振兴教育——记者眼前的郭令裕和南洋华社的先贤们在精神境界上是那么地一脉相承,让人钦佩。

(图片:晨曦中的新加坡中正中学主教学楼。新加坡中正中学创立于1939年,其主楼“竹林楼”以创校校长庄竹林博士的名字命名。郭令裕摄)

天下篇:以责任之心实现愿景

古今中外,君子通常都以济天下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而郭令裕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完成这个宏大的愿景——带领公司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新加坡产业界流传着城市发展的一段佳话:有时建屋会遇到要迁移的大树,而那些年代久远的大树上可能会有鸟窝,这时城市发展聘请的飞禽专家就会采取措施,将大树围起来以保护鸟儿的生长,直到6个月后鸟儿能独立飞行,之后再开展迁移工程。对于鸟兽都给予这样无微不至的关爱,何况人乎?

另一个例子就是,10多年前城市发展公司项目工程的承包商就开始采用预制式建筑结构,这是一种类似乐高积木原理,把房屋结构预先在工厂里生产出来,然后运到工地进行拼装。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现场建造给环境带来的扬尘污染,尽管成本比传统的砖土结构来得高。预见到环保的重要,新加坡政府将会开始强制建筑商采用这种施工作业。

这只是两个简单的案例。在积极推动建筑质量的多家本地建筑商和发展商当中,城市发展可说是翘楚。根据新加坡建设局以衡量建筑物质量的“建筑质量评估指数”为基准,在首10个得分最高的建筑项目中,六项便由城市发展包揽。

目前,郭令裕不仅是城市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委员会主席,也是新加坡企业社会责任会会长。他以艺术家的眼光看待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企业家的胸怀看待企业与社会的互联,带领着城市发展的团队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为他个人和企业赢得了社会的双重尊重。

城市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计划始于1995年。在推广该计划时,团队无意中发现老板的摄影作品埋藏着巨大影响力。据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晏潔慧透露,他们最开始尝试将摄影作品用在公司台历上,接下来却获得意想不到的好评。

城市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第一家位列世界三大可持续发展指数榜单的新加坡公司,包括富时(FTSE4Good Index Servies)社会责任指数,全球100最具可持续发展企业(Global 100),以及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该公司最近也在全球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指数2013报告中,名列亚洲地区领先公司。

在去年公司50创立周年之际,郭令裕又带领员工,为新加坡呈现了两份特别的绿色礼物——世界第一个以环境为主题的绿色儿童图书部《绿识小树屋》,以及与园林局合作的新加坡首个零能耗的《城市发展绿艺廊》。

在公司的50周年庆典上,员工们用歌声舞蹈表现才艺。郭令裕则准备了一个月,亲手制作了一段以自然艺术摄影为主题的幻灯片。在400位员工沉浸在欣赏老板的幻灯片的时候,郭令裕的脑海特别宁静。

采访末尾,郭令裕也给记者播放了这段五分钟的幻灯片。图片和音乐都是郭令裕亲自精挑细选的。聆听如心跳和呼吸般的节奏,娇美的花朵,葱绿的树木,湛蓝的天空——都是对大自然的讴歌,对人类和谐世界的赞美,用情至深,用意之切,记者不禁为这位企业家的人文情怀而感动。

(图片:接受香火膜拜近200年的粤海清庙诉说着昨世今生。郭令裕摄)

  郭令裕, 低调的商界典范

郭令裕,1953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同安,现任城市发展副主席。郭令裕是新加坡早期知名企业家郭芳枫的次子,其兄郭令明现任城市发展的主席。

城市发展有限公司(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成立于1963年,也是于同年上市的新加坡房地产发展与酒店经营跨国集团,市值超过75亿美元,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110家酒店,客房数量超过3万。它也是新加坡丰隆集团(Hong Leong Group)旗下公司。

城市发展旗下公司包括千禧国敦酒店集团,城市酒店信托(CDL Hospitality Trusts)等。城市发展的资产则包括共和大厦、城市大厦、Delfi Orchard,新加坡瑞吉酒店、新加坡圣淘沙湾W酒店、富士施乐大厦、城市广场等。

郭令裕自1980年加入城市发展。他在企业社会责任、文化艺术、青年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不懈推动,获得的认可不胜枚举。这些荣誉不仅来自本地,还来自欧美。尤其是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他不仅是城市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和公司治理委员会主席,也是新加坡企业社会责任会(Singapore Compact for CSR)会长,该会是新加坡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组织,也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成员。

郭令裕自9岁时开始摄影,他在摄影领域才华横溢获得殊荣无数。他将个人天赋与爱好融入到商业发展、社会服务和环境保护之中。近10年来,他通过捐出自己的摄影作品和画册,筹得约200万新元,全部用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郭令裕毕业自金融管理专科,在商场上累计了丰富的产业发展和投资经验。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郭益升在城市发展任集团首席策略总监,小儿子郭益丰则独自发展自己的科技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