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新加坡)本地调研机构Answers.sg近期对超过5000名新加坡家庭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近40%的受访者坦言,每月至少需要9000新元才能维持基本生活。这一数字较前几年明显攀升,直观反映出物价上涨对民众财务状况的冲击。
新加坡统计局(DOS)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新加坡家庭月均开支持续走高。从2017/2018年至2023年,家庭平均月支出从5163新元增至5931新元,5年间上涨768新元。其中,住房、食品和交通成为开支的三大主力,占家庭总支出的63.2%。
住房成本始终是新加坡家庭的最大负担。房地产网站99.co和新加坡房地产联合交易网(SRX)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私宅租金上扬3.65%,组屋租金环比涨幅显著,成熟地段的转售组屋价格屡创新高,部分中档私宅(RCR)租金涨幅达5.8%。不少政府组屋租客反映,续租时租金上调幅度远超收入增长。
此外,还有餐饮费用、交通及生活必需品价格同步上涨。2024年12月起,Grab、Gojek等四大打车平台的服务费在2025年进一步增加至每趟0.9-1.5新元。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压力也在加大,公立医院急诊费用过去3年涨幅高达34%,部分私立学校学费持续调涨。

尽管新加坡整体经济保持增长,但许多家庭的收入增速未能跟上开支上涨步伐。收入增长速度仍不足以覆盖生活成本的累积涨幅,低收入群体感受尤为明显。即便算上政府补贴等非工作收入,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开支增长速度仍超过收入增长,不得不削减储蓄或依赖信贷维持生计。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政策研究所的调研显示,经济阶层越低的家庭,难以负担的生活必需品种类越多,应急储蓄、自有住房等基本需求均面临挑战。
高昂开销还挤压了新加坡人的储蓄空间。不少工薪族表示,每月扣除房贷、教育、医疗等固定支出后,可支配收入所剩无几,甚至出现“月光”或债务情况。丰隆金融的消费者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生活开销上涨是当前最大的财务挑战,仅少数人能将收入的较高比例用于储蓄。
针对物价上涨对民生的影响,新加坡政府已推出一系列缓解措施,包括消费税补贴、水电费回扣、2025年每户总值最高达800新元的CDC邻里购物券及交通补助等,重点向低收入群体倾斜。2025年财政预算案进一步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国务资政李显龙也公开表示将持续关注并采取措施应对生活成本问题。
不过,仍有相当比例民众认为现有措施不够。独立民调机构Milieu Insight的调查显示,55%的新加坡人认为政府预算措施不足以应对持续上涨的生活成本,25-54岁的中青年群体对经济压力更为敏感,期待政府进一步优化补贴政策、加强价格调控,并通过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效率,从根本上缓解物价上涨的长期压力。
实习记者:谭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