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腔到口袋,“全民”的微...

从口腔到口袋,“全民”的微笑事业

12394

谁能料想到,11岁来自吉隆坡的那个少年,在30年后却建立起拥有38间诊所的全民牙医集团,并将它推向上市?

        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无疑给微笑增添信心。在新加坡仅有13年历史的全民牙医集团(Q&M Dental Group),去年11月26日于新交所主板上市了,当天以每股27分的价格公开发售7408万新股,筹集2000万元资金。

         牙医的工作是一项微笑事业。全民牙医的总裁黄震霄医生(Dr Ng Chin Siau)面带温和笑容说,以前给牙科病患提供服务,给他们的微笑带来自信;现在公司上市了,不仅提供牙科医疗保健服务,使病患满意,还希望在上市的平台上,让“全民”股民的口袋开心,我们全心经营的是一份微笑事业! 

上市只是开始         

        全民牙医是本地第一家牙医上市公司。牙医诊所能上市,对于习惯投资金融与蓝筹股的新加坡人来说是个新体验。但是,股民最关注的无非是投资回报,牙医诊所的利润回报和成长到底有多大? 

        也是全民牙医创办人的黄医生告诉《财智》说,当时取名为“全民”,就是要让老百姓都负担得起。自2005年12月到2009年10月,全民在本地已接待了逾30万名牙科病患,其中以个人患者为主。全民牙医有37间诊所,按照本地有633家注册私人牙医诊所来计算,全民牙医的市场占有率(market share)约5.8%。

         根据调查,本地有85%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疾病,但只有46%的成年人每年至少看一次牙医。黄震霄说,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诊所的主要收入来自问诊和治疗费,以及售卖药物与口腔护理产品。集团2008年的总收入较2007年增长11.9%,税后利润为372万(新元)。2009年上半年,净利润已从去年同期179万增长到195万。

        全民集团也是本地最大私人牙科诊所,今年公开发售的7408万新股,仅占集团扩大后股本的27%。根据集团08财年2.2分的每股盈利,每股27分的配售价的本益比(Price Earnings Ratio)为12.3倍。

        2009财年,集团董事会计划把09年下半年取得的净利中不低于50%派发给股东,明年也将把不低于50%的财年净利派发给股东。                                  

 

 医药中心推动牙医事业

         在上市前,包括黄震霄在内的集团18位主要股东已经“有约在先”,他们签署了十年约束合同,在2008年1月生效。在这10年内,他们只能互相买卖股票,但不能公开交易。

        “君子同盟”无疑给刚上市的全民带来稳定。集团财政状况现金充足,黄震霄认为,集团上市不仅是从市场上融资,在交易所的平台上打造公司形象,可以帮助全民提高公司的区域声誉,扩大业务。

        除了本地病人,新加坡的声誉也推动了医疗旅游事业。2006年,新加坡的到访外国病人逾40万,政府希望在2012前吸引100万外国病人到本地就医。

        新加坡的两个赌场在2010年初开张营业,预计在2015年前带来1700万旅游人数的“豪赌”,也让“全民”倍感心动。

       黄震霄说,新加坡是一个医药中心,也是一个牙科中心。游客来新加坡三四天,他们可以在全民牙医中心,借助最先进的技术和仪器支持,只需花几个小时就可以把牙齿弄好;然后剩下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去旅游,去消费。

未来十年开拓庞大中国市场         

         新加坡成长最快的50强(Fastest Growing 50)企业里,有80%的企业取得海外收入。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全民牙医也渴望到海外市场上一显身手。黄震霄透露,市场上有很多收购合并的机会,集团也正在同本地、香港和中国公司商谈可能的收购事宜。

伴随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走向去的中国人也与日俱增。他们的穿戴或许已步入国际时尚,但是仔细一看,有一样似乎有些不同,就是牙齿。也许言之过甚,但是中国人的牙齿保健观念,确实是比不上欧美国家。这种差距制造了“全民”的机会。

以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在7%左右来看,中国人均收入在未来30年就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上海来说,它的牙医诊所数量也有600多家,和新加坡不相上下,可是要应对2300万人口,一想到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黄震霄就兴奋不已。

        中国将是全民接下来10年要针对的市场。向海外市场进军,全民牙医计划针对当地的中高端顾客市场。为此,全民牙医在2008年成立了全民牙医集团(中国)公司,就是专门探索在中国的商机。目前,全民牙医已和中国的专业人士以及有潜力商业伙伴洽谈。

第一间获政府认可的私人牙医培训学院

        在欧洲国家,牙医和人口的平均比例为1:1000,而新加坡仅是1:3400,这个数字远远落在发达国家之后。以人口数量逼近五百万的新加坡来说,要实现发达国家的水平,意味着需要5000名牙医。 

 

        目前,在新加坡注册的牙医有1500名,但是真正活跃的行医人数在1300人。卫生部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措施,将人数提升60%到80%,但这是个十年计划。

 

         每年,本地大学的牙科毕业生只是40多名。全民牙医集团显然意识到市场上牙医人才的不足,而有经验的牙医是业务取得长足增长的重要保证。就在上市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民集团在属下位于城市广场(City Square Mall)的第38间新诊所开幕式宣布,成立全民牙科学院(Q&M Dental Institute)。这不仅是本地最大的私人牙科中心,也是新加坡政府认可的第一间私人培训学院。

 

         卫生部首席牙医曾承光(Dr PatrickTseng)副教授在为该分行主持开幕仪式时透露,政府正在探讨是否让私人牙科诊所集团被认证为培训中心。一旦制度落实,到这些私人牙科中心接受短期培训的外地牙医也可以申请“临时注册”资格,而他们也可在本地牙医专家的监督下,为病人护理牙齿。

       

        这间新诊所也是“全民”的实力象征之一。该培训中心耗资300万元,共有32间医疗室,而且还从德国SIRONA引进了先进的数位容积断层扫描(Digital Volumetric Tomography)系统,该设备结合数字成像系统(CEREC AC CAD/CAM),使全民牙医晋身到世界最先进的科技行列,这在东南亚还是首次。过去,植牙和牙周病患者接受断层扫描时,要面对辐射的风险;该技术将辐射单位从60 ms 降到29,而且影像更清晰。

 

        学院由“全民”董事之一,张开川医生(Dr Chong Kai Chuan)领导,主要培训牙医和护士。针对有54%的国人还未看牙医,培训中心接下来要开展护牙科教育活动,吸引潜在客户。

 

         身为医生的黄震霄不仅投入社会基层服务,新诊所也彰显“全民”的社会责任。诊所里雪白墙壁上那一幅幅生动热情,寓意积极的画作,都出自监狱犯人之手。“全民”参与黄丝带计划,买下犯人的画作,最大意义在于支持他们重返社会。

 

采访后记:微笑的总裁,坚韧不拔的心                  谁能料想到,11岁来自吉隆坡的那个少年,在30年后却建立起拥有38间诊所的全民牙医集团,并将它推向上市?

         黄震霄医生是全民牙医的的创始人兼行政总裁。当年为了创业,黄震霄和妻子卖掉了他们的三房式组屋,筹得18万元。拿着这笔积蓄,1996年,黄震霄在武吉巴督开设第一家自己的牙医诊所,命名为“全民牙医”。

        1997年,行政副总裁黄奕帏医生(Dr Ng Jet Wei),加入武吉巴督的诊所担任副牙科医生。他也是全民投资控股(Quan Min Investment Holding)里的18位股东中,持股(13.93%)仅次于黄震霄(44%)的股东。1999年,黄震霄、黄奕帏与代理董事张开川医生(Dr Chong Kai Chuan)以合资方式,在大巴窑、沈氏坊、加冷和三巴旺设立了四间牙科诊所。

         在接下来的10年里,全民牙医通过开设新诊所和收购方式,把诊所版图扩大到全岛范围。截至2009年年底,集团共有38间牙科诊所、一间流动牙科诊所,在牙科治疗护理一线的强大专业阵容包括110名牙医,6名口腔保健治疗师和302名牙科手术助理。

         采访黄震霄医生的地点,也是城市广场诊所的总裁办公室。就在接受采访的半个小时里,几乎每五分钟就有人来找他,不是电话,就是职员。办公室的墙壁,桌案,明显还没达到应有的密集,空白的面积和门外脚步的走动频率形成互补,显示着诊所开张后将更加忙碌。

         黄震霄曾提到,他在24岁出道时,那时他在口腔卫生研究所工作,一天晚上,他撕下黄页的一张地图,用钉把新加坡的每间牙科诊所做上记号。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预示?如今,在全岛交通便利的巴士站,地铁站附近,几乎都种上了“全民”的绿色牙齿标识。

         “全民”的版图将继续扩大。黄震霄说,集团计划在上市后把本地诊所增加到60间。

        他说话时面带微笑,但谈到自己的工作时,更多的带着一种平静与接受。

        有着17年执业经验的黄震霄坦言,从医生转换到总裁,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管理医生。医生是智慧的职业,而多数医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要吸引他们留下,不仅是薪水,也要给他们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至于他的孩子,可以去做牙医,但最好不要做牙科企业家,因为这份工作远比牙医来的辛苦。

        采访结束时,黄震霄面带微笑告别。当他伸手握别时,透露出那是专业人士的一双手;而他的眼神,更多的带着决策者的深沉和沉思,那是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决心。

(《时代财智》,2010年3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