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9 新加坡) 新加坡监管市场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专门政府机构,本周出台一套新指南,规范企业的环保及产品宣传,防止出现所谓的 “漂绿” (greenwashing)行为,即通过夸大或误导性的方式宣称产品具有环保属性。

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CCS)发布的这套指南,提出企业在宣称产品特性、用途或功效时应遵守五项原则:相关说明必须准确、表达要清晰、内容具实际参考价值,并以可验证和充分的证据为依据。
“这份指南不仅有助企业遵守新加坡施行的公平交易法规,也能指引它们在进行产品宣传时表达得更清晰、自信,并赢得消费者信任,” 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许明新表示。他补充道,我们希望所有关于环境或产品品质的声明都能够真实可靠,而非流于空谈。
委员会指出,出台这套指南,是回应公众对企业产品进行失实宣传的担忧,并且鼓励有关当局继续发挥它们的执法精神,之前它们对一些此类误人视听的宣传进行了整治。
这份历经近两年制定的指南发布时间,距新加坡禁止越捷航空发表一则不实声明大概10个月。越南廉航越捷在2024年11月推出 “绿色星期五” 促销活动,该活动宣称乘客选择它的 “节能” 航班可 “为更绿色的未来贡献力量” 。 然而,新加坡广告标准管理局(ASAS)发现,越捷宣称的燃油消耗减少20%和碳排放减少50%的数据仅适用于某些类型的飞机和发动机组合,而非其整个机队。此外,声明使用 “环保” 一词,既没有具体解释,也没有证据支撑。
直到目前,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漂绿”事件,是发生在 2023 年的一起消费电子公司宣传活动,该公司夸大其词,声称消费者购买其节能空调即可“拯救地球”。
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在制定漂绿指南时吸纳了多个行业和商业协会的意见,指南不只提供特定参考给特定行业、还有案例演示,方便企业根据步骤和实际情况操作。
委员会也提醒消费者,购买任何东西前尽量认真看清宣传,最好找到充实证据,又或者参考可信的评价。它还鼓励消费者向新加坡消费者协会(CASE)或新加坡广告标准局举报带误导性的广告。不过,到目前为止,ASAS收到的关于“漂绿”行为的投诉寥寥无几。
新加坡环保新闻平台《生态商业》指出,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打着可持续发展的旗号进行宣传,漂绿行为已引起全球关注,而亚洲的监管机构在应对这些可疑环保宣传上进展相对缓慢。
澳洲被认为是亚太地区应对漂绿行为最积极的国家,在过去18个月里,多家企业因进行误导性环保宣传被处以罚款,包括航空公司澳航(Qantas)、零售商沃尔沃斯(Woolworths)以及日用产品公司高乐氏(Clorox)。
上周,澳洲金融监管机构对Fiducian投资管理服务公司采取法律行动,指控其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基金宣传中存在误导性的环保宣传。这家公司是Fiducian 集团的一部分,该集团是一家澳洲金融服务公司。
不过, 过去两年,随着企业逐渐减少使用环境、社会与治理相关措辞,总体上全球的漂绿现象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