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卖价格战冲击波 堂...

中国外卖价格战冲击波 堂食冷清餐厅利润告急

17179
外卖骑手的身影,成为中国外卖价格战中最鲜明的注脚,也折射出餐饮行业在激烈价格战下的生存压力。

(2025.09.17, 新加坡)在中国外卖平台激烈的价格战下,尽管消费者享受到低至1毛钱的咖啡和5毛钱的餐点,但餐饮业者却需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不仅堂食客流锐减,利润空间也遭到进一步挤压。

根据《彭博社》综合数据报道,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价格战全面爆发的第二季度,中国各大餐饮业者的财务表现都受到了影响。海底捞和太二酸菜鱼等以堂食为主的餐厅,同店销售额出现了个位数至20%不等的下滑。作为衡量运营效率和客流的重要指标,餐厅的翻台率也普遍下降,或勉强持平。这背后,是大量消费者被外卖平台诱人的补贴吸引,用餐习惯从线下转向线上。

这场价格战对餐厅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线上促销活动能在短时间内带来海量外卖订单,但其微薄的利润却难以弥补堂食客人的流失。此外,令业者头疼的是,海量订单不仅让餐厅员工应接不暇,还可能导致仅有的堂食顾客因服务变慢而感到不满。

报道也指出,上海一家面馆的老板就面临着这种两难。他的面馆推出“满25元减24元”的优惠券后,外卖订单量激增,员工一度忙不过来。为此,他只好在午餐高峰时段暂停外卖服务,以保证堂食客人的用餐体验。他坦言:“外卖订单让我们变得很忙,但因为利润低,根本无法弥补堂食客人的损失,最终赚得比以前更少了。”

除了利润被摊薄,不断攀升的骑手成本也成为餐饮企业的“逆风”。百胜中国(Yum China Holdings Inc.)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中就提到了这一问题。

其实,茶饮业者目前也面对着和餐厅业者同样的严峻情况。根据古茗控股有限公司(Guming Holdings Ltd.),过去需要三到四杯外卖茶饮的利润才能抵得上一杯堂食,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八杯。

不过,在面对价格战时,业者不参与其中也并非明智之举。以茶姬控股有限公司(Chagee Holdings Ltd.)为例,他们虽然选择不参与促销,以维持其高端定位,但其上半年调整后的营业利润也仅仅增加了2%,远低于其门店数量40%的增速。然后,其第二季度的销售增速按季更是从35%骤降至10%,大中华区同店销售额大幅下滑23%。

其实,对于餐饮业者而言,在面对这场由中国科技巨头主导的价格战中,他们要么加入,在微薄的利润中挣扎求存,要么选择退出,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风险。

然后,曾以85%的市场份额主导电商领域的阿里巴巴,如今也正在努力从美团和京东手中夺回市场份额,竞争范围涵盖了送餐、生鲜和电子产品。根据高盛集团的数据,截至7月,阿里巴巴在中国餐饮外卖市场占有43%的份额,仅次于美团的47%。而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马云也已表态支持投入高达500亿元人民币补贴来助推这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