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对话哈佛萨默斯:危机...

胡舒立对话哈佛萨默斯:危机、合作与AI的未来

17172

报道:安昕/时代财智

(2025.09.11,新加坡)2025年,全球经济与政治版图正处在剧烈震荡的时期。美国债务高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人工智能与新兴金融科技正在重塑产业与社会。在今早的财新愿景论坛上,财新传媒创办人胡舒立与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前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展开了一场跨越大洋的线上线下的深度对话。

财新传媒创办人胡舒立(蓝色者)与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劳伦斯·萨默斯(线上)展开对话。

对话伊始,胡舒立便直击美国的核心难题:联邦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萨默斯坦言,从经济学的技术层面,美国完全有能力解决:通过适度加税、调整福利和提振增长即可。但真正的障碍是政治极化与分裂。他预言,在未来五年内,美国可能因危机被迫改革,“恐惧或许会取代理性,推动改变。”与此同时,他寄希望于人工智能带来类似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增长奇迹,从而改善财政局面。

在谈到关税时,萨默斯直言:“关税几乎必然导致物价上涨,它是一种低效的税收工具,负担最重的往往是中低收入群体,还会招致报复。”他认为,虽然科技仍在拓展贸易边界,但中美之间的供应链将更多基于“以防万一”而非“及时供给”的逻辑,全球化正朝着局部收缩与重组演变。

对中美关系,他用一个生动的比喻作答:“就像两名水手在风浪中同乘一条救生艇,必须找到共处方式,否则都无法生存。”他强调,双方必须在“战略安抚”上多下功夫,明确红线,避免误判。虽然在网络安全与贸易管制上摩擦频繁,但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安全与亚洲稳定方面,中美依然有合作空间,“唯有超越零和思维,接受一种可持续的相互依存,才有未来。”

关于稳定币等金融创新,萨默斯保持谨慎。他指出,如果缺乏透明度与足额抵押,稳定币可能重蹈19世纪“野猫银行”或2008年货币基金挤兑的覆辙。他强调必须防范洗钱、确保高质量抵押。“稳定币的价值在于便利支付,而不是缓解财政赤字。”

论坛席间,有观众提问全球金融格局的未来趋势,萨默斯分析称,随着美国赤字膨胀与政治动荡,全球央行减持美债、增加黄金持有并不令人意外。“但美元依然缺乏真正的替代品,黄金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避险。”至于“美元武器化”,他持温和态度:美国或会使用,但不会让其严重扰乱市场,一旦过度,将及时收手。

面对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压力,萨默斯直言:“总统若过度干预,不仅不能压低利率,反而会动摇市场信心。”他提醒,央行独立不仅是制度保障,更是政治智慧。

谈到最近美国政府对哈佛招生的干涉,萨默斯坚决反对政府干预招生、师资和课程,否则将摧毁大学的卓越。但他也承认,大学必须自我革新:从处理反犹问题,到回归学术真理,重视卓越与高标准,而非沉溺于身份政治与“成绩膨胀”。

而当胡舒立问到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运用时,萨默斯的语气明显更乐观。他认为,AI是一种“罕见的双向技术”,既能普及教育,又能因材施教。他预测,AI将率先替代文书与分析性劳动,而对依赖情感与人际互动的工作则替代较慢。“AI可能彻底改变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对于亚洲企业在当下环境中跨境经营,他不忘提出建议:在美国要建立政治关联,避免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并注意区域差异。“商业不仅要讲效率,更要讲关系。”

论坛末了,当萨默斯校长被问到“什么让您夜不能寐,什么又带来希望”时,萨默斯则意味深长地说,最担心的是国际秩序的紊乱:美国不再是那个“有缺陷但大体慷慨的领导者”,中国则加速展现自我成长并承受国内压力。让他充满希望的,是人工智能、能源与生命科学——“我们或许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有潜力改善生活质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