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新加坡)近年,中国越来越常出现非常炎热的天气,今年5月和 6 月,热浪便席卷中国北方地区,新疆气温更高达 46.8 摄氏度。政府已为2035年之前应对国家气候变化制定了战略, 着眼于改进劳动保护标准,避免劳工在高温下暴晒得病,以及减少高温对农业造成的灾害。
这份战略指南也指出,重中之重是确保能源和电力部门具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特别是热浪。中国国家能源局去年表示,夏季是一年中最难保障电力供应的时期,而极端天气加剧了这一挑战, 总部位于英国的气候变化新闻与分析机构《碳简报》报道。
今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预计用电需求将超过1,200吉瓦(GW),创下新纪录。能源智库恩博( Ember )的高级能源分析师杨木易告诉《碳简报》:“当气温飙升时,电力需求会激增——主要因为大家都开空调 ——所以用电量会大幅上升,而如果电网本来就紧张,就容易出现供电压力。”恩博总部位于欧洲。
“例如,去年第三季度,中国居民用电量显著上升,同比增长17.8%,这是由于气温偏高。显然,我们现在正进入一个气候变化对能源系统产生影响的时代,“ 恩博能源分析师杨碧青补充说。
今年7月,中国电力需求创下新纪录,同比增长8.6%,单月耗电量就超过了日本2024全年用电总量,咨询公司琅韬集团的首席顾问费什曼(David Fishman)指出。琅韬总部位于上海 。
“我们都知道天气炎热,而且每年夏天的高温似乎持续得越来越久。中国用电量的数据所显示的,是一个令人惊心的趋势,” 费什曼在《领英》网站写道。
“中国的暖化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和高温现象正变得愈发频繁和猛烈,” 中国气象局警告说。该局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年平均气温正在上升,并显示去年是自1961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去年全年气温持续偏高,冬季温度有波动明显,但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气温均创下同期最高纪录,”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肖潺在今年一个记者会上回溯2024年气温。
中国气象局对“高温日”有一个明确标准:若当天的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 35°C 就被认定为“高温日”。而连续多天的高温则定义为热浪。
中国气温在2022年创下新纪录,气象站当年录到16.4个高温日,比1991—2020年的平均值高出7.3天。去年则录到15.6个高温日。此外,自从有气象记录以来,中国这两年的夏季最为炎热。
2022年,中国有超过1000个气象站录到热浪现象,其中441个打破了连续高温日的“历史纪录”。 去年,有74个气象站录得 “连续高温日”,有81个打破了纪录。

热浪对人类会造成深远影响,例如伤害公共健康、农作物产量和经济产出。根据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蔡闻佳教授,2023年,中国因热浪而死的人数超过3万,是1986-2005年平均水平的1.9倍。
“成功预测高温和发出预警至关重要,这是中国应对气象变暖的第一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陈阳教授强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已出台了为保护劳动者免受极端高温影响的劳动政策。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定,当气温超过40°C时,不应进行户外作业。此外,当气温在37-40°C之间时,户外工作时间应少于六小时。
为了保护农业免受热浪威胁,中国也采取了多项措施,主要策略包括技术改进、政策干预以及财政支持。
杨木易表示,至于电力,中国正在建设一个“新型电力系统,能够更好地高比例兼容可再生能源。“ 他补充: “历来,我们的思维模式是调整供应—— 不断增加发电和电网容量以满足需求…… 而在新系统下,需求端必须成为主动参与者,帮助电网能可靠供电。”
“例如,在极端高温期间,仅仅增加供电不行的,还应利用价格或激励措施,引导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用电或将用电转移到低峰时段,以实现一个更灵活、高效的系统,” 他呼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