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新加坡)过去2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机构(NUS Enterprise)一直落力培育创业与科研人才、努力开拓全球创新文化。面对当今科技日益变得精深的步骤,新国大企业机构更是鼓劲前进,加速建立更为先进的研究设施与创业计划,以更专业、更高效地推动校园创新,并落地产业果实。
今天,在为翻新后的NUS i³大楼(简称,新国大立方大楼)的启动揭幕式上,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教授做出以上讲话。
今天的揭幕活动,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创立120周年(前身为新加坡大学)庆典的一部分。翻新后的 i³ 大楼将扮演新国大企业机构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创业的枢纽,并与机构的 BLOCK71 初创中心及创新4.0 中心协力合作,发挥更大效能。
活动汇聚了60余家初创企业,有些展示了它们的科研产品。当天,也举办了五场精彩的专题讨论,彰显了国大企业机构在促进学企合作方面的积极用心。
新加坡副总理颜金勇在开幕讲话中回溯:“新加坡国立大学自2018年启动国大研究创新计划(GRIP)以来,一直引领科研人员,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市场成果。”
新加坡国大的这项计划与南洋理工大学的 “精益创业项目”(Lean Launchpad)加起来,总共成功培育了超过400个初创团队,并孵化出近160家企业。

今年年初,两校将这两个计划合并为国家研究创新计划(National GRIP)。“通过这个整合,我们设定目标:到2028年要培养300支初创团队,并在2030年之前衍生出超过150家企业,” 颜金勇展望说。
“i³大楼的功用正在于推动这一进程,支持项目孵化、提供专人指导,并营造开放协作的空间,让研究人员、学生与产业伙伴共同进行实验、开发产品以及协同创新,” 他补充说。
至于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新加坡国立大学近期推出了“国大风险投资项目”,正好弥补当今全球资金短绌、投资不振的情况,尤其支持那些已证实点子可行、需进而商业化迈向市场的初创企业。
此外,Block71的网络可助力国际化,除帮助创业者在新加坡获得投资与市场外,还可扩展至硅谷、东京、苏州及全球各地, 版图覆盖四海。
“新加坡对研究、创新与企业的投资(RIE),体现了我们要落实‘’科研创新全链条闭环’ 的理念,要使这些投资不仅推动经济增长,也造福社会,” 颜金勇介绍了新加坡的雄图。
“国大风险投资项目” 着重于支持在国立大学生态系统内具高潜力的初创科技企业,包括国家研究创新计划的团队,以推动他们正在萌芽的发展。
国大将精选出在研究初始有卓越投资记录的公司投入5,000万新元,同时,国大也将设立一支1亿新元的自主投资基金,专门支持与国大相关的初创企业,并可灵活对其伙伴作相随投资,但此伙伴也必须经过精选。
颜金勇也提到入选“国家研究创新计划”的Aeroflux公司。Aeroflux 研发出可安装在船舶上的点源碳排系统,其空心滤膜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达到商业化性能标准的产品。该系统可将成本降低 80%,能效提升 70%,碳足迹减少 90%。
Aeroflux 的创始人兼执行总裁希尔曼(Feb Hillman)向《时代财智》记者透露,他们的团队在国大企业机构的支持下研发出了这款产品,但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在 i³ 大楼,我们能够获得这方面的资源与指导,因此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