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新加坡)今日中国A股市场再度刷新纪录,两市成交额突破三万亿元大关,上证指数逼近3900点,创下近十年新高,涨势如虹。其中科创板和创业板自4月以来的最大涨幅达60%,市场情绪持续亢奋。
当前牛市并非偶然,政策、资金与科技是其三大核心支撑。政策层面,2025年被定义为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年,注册制全面落地与退市机制优化形成双向过滤网,新“国九条”推动上市公司年度分红达2.39万亿元,中国移动等龙头企业单次分红超540亿元,高股息板块成为资金“避风港”。
2024年出台的新“国九条” 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中国政府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前两次“国九条”出台之后的市场表现,都造就了大牛市,其间大盘分别涨到了6124点和5178点。正因如此,市场各方对于去年的新“国九条”予以高度重视。
资金端则呈现结构性迁移,央行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激增2.14万亿元,超6000亿元资金通过基金、券商等渠道流入股市;与此同时,“国家队”通过增持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超3000亿元,并大规模买入沪深300ETF,直接托底市场指数。
科技革命红利更成为关键引擎,AI算力需求爆发推动液冷服务器、光模块订单排至2026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企业订单已锁定未来两年产能,这种“技术突破-商业落地-资本狂欢”的正向循环,使AI芯片龙头股寒武纪市盈率突破300倍,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企业市盈率超150倍仍获外资加仓。
从估值结构看,A股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整体而言,上证指数PE-TTM为15.87倍,处于近十年86.5%分位数;创业板指PE为48倍,较2015年峰值的130倍大幅回落,整体仍处合理区间。
但细分板块差异明显:AI算力、半导体等新兴领域PE达80倍,较历史均值溢价50%,半导体PB为6倍,接近2021年高点,科创板全指PE更是高达208倍,科创50指数PE为136倍,凸显市场对技术革命的激进定价;反观消费、金融等传统板块,消费蓝筹PE仅10-15倍,银行股PB普遍在1倍左右。

在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居民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渠道间接入市,数据显示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机构测算未来两年或有超5万亿元资金待配置。
与此同时,“国家队”策略升级,中央汇金通过增持华泰柏瑞、易方达等沪深300ETF超千亿元,既稳定大盘指数,又通过被动资金引导市场风格向价值蓝筹倾斜,社保基金与险资同步加仓银行股,农业银行、杭州银行等获举牌。这种“指数维稳+结构引导”的政策组合,被市场称为“精准滴灌”——既避免全面放水推升泡沫,又为科技成长板块保留空间。
尽管整体估值尚未失控,但局部风险不容忽视。科技板块中,寒武纪等AI芯片企业市盈率超300倍,远超全球同业水平,历史经验显示2015年创业板PE峰值130倍后的回调幅度达70%,当前需警惕“技术性修正”;外部变量方面,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可能引发跨境资本波动,若美元流动性收紧,高估值科技股或首当其冲。
市场观察家建议,投资者需避免盲目追高,可采取“哑铃型配置”——左侧布局低估值蓝筹对冲风险,右侧精选具备商业化落地能力的科技标。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表示,当前市场是结构性牛市,而非全面泡沫,理性识别真成长与伪概念是关键。
实习记者:谭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