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新加坡)根据市场分析公司LSEG发布的报告,今年上半年共有16家新加坡企业成功上市,同比激增166.7%,集资总额达4亿8760万美元(约6.5826亿新元),同比飙升722%。然而,这16家企业中,仅有车商鼎盛控股(Vin’s Holdings)选择在新加坡交易所(SGX)挂牌,集资额仅455万美元(约 614.25万新元);其余15家均奔赴海外,其中11家登陆香港交易所,2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从集资规模看,海外市场的“吸金力”更为显著。即时饮料与食品公司IFBH和生物技术公司觅瑞(Mirxes)在香港分别集资1亿4756万美元(约1.992亿 新元)和1亿3879万美元(约 1.8737亿新元),占上半年新加坡企业总集资额的近60%。美国市场中,金融科技业者Antalpha Platform控股和油气设备制造商OMS Energy Technologies分别集资4928万美元和3333万美元。相比之下,鼎盛控股在新交所的集资额仅占总额的0.9%,本土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差距一目了然。

AGT Partners总裁施景文指出,新加坡企业赴海外上市的趋势由来已久,香港和美国因其全球资本汇聚、投资者结构多元,能为企业提供更高的流动性和估值。
然而,海外上市并非“一本万利”。近年来,随着监管合规成本上升、地缘政治风险加剧,部分新加坡企业开始重新评估海外挂牌的性价比。胜捷企业(Centurion)于2023年从港交所退市,贤能集团(LHN Group)也计划效仿。施景文分析,企业在海外上市需承担更高的信息披露成本、法律合规费用以及跨境运营的复杂性。
尽管吸引高成长公司在新交所挂牌仍具挑战,但政府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为本土上市环境带来积极信号。施景文提到,简化监管程序、注入资金支持本地股市以及新元汇率表现强势,均有助于增强新加坡上市环境的吸引力。
除上市市场外,新加坡企业并购与债市活动也呈现新趋势。LSEG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涉及新加坡企业的并购交易额同比上扬3.2%至352亿美元(约475.2亿新元 ),交易数量同比下滑近28%,反映出市场更倾向于大额交易。
以新加坡企业为目标的并购交易同比上扬近70%至163亿美元(约 220.05亿新元 ),国内并购活动同比增长近65%至51亿美元(约 68.85亿新元)。高科技产业成为并购热点,涉及金额达59亿美元(约79.65亿 新元),占总交易金额的近16.8%。债市方面,上半年新加坡企业或机构发行的初级债券总额同比增加7.3%至189亿美元,为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其中,金融业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近45%至132亿美元(约 178.2亿 新元),占总额约70%,显示金融机构对长期资金的强劲需求。
实习记者:胡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