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血铅事件背后 暴露...

甘肃天水血铅事件背后 暴露儿童铅风险

16850

(2025.07.11,新加坡)7 月1日,甘肃省天水市褐石培心幼儿园近日卷入铅中毒风波,幼童因吃下含有不可食用彩绘颜料的食物,251人中有233人查出血铅异常。部分幼童出现腹痛、腿痛、食欲不振和呕吐等情况,去医院检查后确诊铅中毒。幼儿园园长、投资人、后厨等八人已被刑事拘留。

甘肃天水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爆发的血铅异常事件,经官方调查,涉事幼儿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标注“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制作三色发糕、玉米肠包等幼儿餐点,导致233名儿童血铅异常,其中最高值达528微克/升,远超国家健康标准(儿童正常血铅值应<100微克/升)。

事件追溯至2024年5月,该幼儿园已有幼儿出现腹痛、脱发、情绪暴躁等症状,但园方刻意隐瞒,直至2025年7月家长集体报案才引发关注。此外,涉事食品中铅含量检测结果在天水本地(平均 33.78μg/L)与西安医院数据(最高 441μg/L)竟相差超10倍。目前,8名涉案人员已被刑拘,患儿入院接受驱铅治疗,但铅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害已难以逆转。

甘肃省天水市褐石培心幼儿园幼童铅中毒事件,再度冲击公众对食品安全高度敏感的神经 (图源:网络)

2023 年《中国涂料含铅情况基础研究报告》显示,儿童乐园橙色坐骑铅含量超标数百倍,停车场地坪、道路标线等公共设施涂料超标率高达 85%;检测存在大量盲区,国家标准仅对食品中“可溶性铅”设限,而工业颜料中的 “总铅” 未被纳入常规抽检范围,导致毒源长期潜伏。

天水事件暴露出监管链条的层层断裂。事前审批形同虚设,涉事幼儿园证照齐全,却在资质审核时未发现投资人关联的其他幼儿园存在风险隐患;过程监管流于形式,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幼儿园食堂的检查停留在台账查阅,“明厨亮灶” 监控系统未能识别非法添加行为;跨部门协作失效,教育、市监、卫健系统数据长期割裂,幼儿出现铅中毒症状时,卫健部门未将风险信息同步至监管部门溯源;检测标准滞后,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未将工业添加剂纳入必检范围,导致彩绘颜料这类非常规污染物成为 “漏网之鱼”。

天水幼儿园事件中,警醒人们直面一个残酷现实:儿童铅暴露风险远未被充分认知。从工业涂料的含铅配方到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盲区,从老旧建筑的铅尘污染到日常用品的隐性威胁,这场关乎下一代健康的战争,需要全社会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科学的手段、更严格的制度,筑牢每一道防线。

实习记者:谭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