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经验 ...

解码中国经验 构建东盟国家“数字堡垒”

17381

文:闻喜

(2025.07.10, 新加坡)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网络安全已超越技术范畴,成为关乎国家主权、社会稳定与经济命脉的战略命题。

2024年,印尼数字经济规模突破8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占GDP的30%,但与此同时,网络攻击事件年均增长47%,关键基础设施面临APT攻击威胁,中小企业因网络诈骗年均损失超12亿美元。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于2025年7月初举办的CYDES 2025大会以“提升网络韧性”为主题,为印尼及东盟国家提供了关键契机——如何借鉴中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系统性实践,构建符合自身国情的数字安全体系?

中国网络安全能力的跃升,源于制度设计、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的协同共振。过去十年间,中国通过《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构建起“法律-法规-标准”三级监管体系,将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核心框架。

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形成覆盖漏洞挖掘、威胁情报、应急响应的全链条产业生态。这种“顶层设计驱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生态反哺”的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制度层面,中国建立“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垂直管理、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的三级治理架构,通过“等保2.0”制度强制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这种“集中统一领导”与“行业专业管理”的结合,有效破解了部门间协调低效的难题。

技术层面,中国在量子加密、人工智能威胁检测、零信任架构等领域实现突破。例如,合肥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已实现金融、政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AI驱动的威胁情报平台使新型攻击识别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

生态层面,中国通过“网络安全学院学生创新资助计划”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华为、奇安信等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产学研用”闭环。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已从2019年的140万缩减至85万,显示出生态建设的成效。

由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与马来西亚国家网路安全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网路防御、安全展览与会议”于2025年7月1日至3日在马来西亚布城举行 (图源:时代财智)

印尼网络安全现状呈现“三低一高”特征:中小企业安全投入占比不足营收的1%,政府网站漏洞修复率仅38%,公众网络安全意识得分低于东南亚平均水平,但金融诈骗、数据泄露事件年增52%。

这种“脆弱性”源于三大矛盾:数字化速度与安全能力的脱节:印尼政府计划2030年实现90%公共服务数字化,但现有安全预算仅占IT总投入的7%,远低于中国15%的水平。

分散治理与协同需求的冲突:通信部、金融监管局、国防部等12个部门分头管理网络安全,导致政策碎片化。

技术依赖与自主可控的失衡:85%的关键基础设施采用欧美技术方案,供应链安全风险凸显。

破局之道在于构建“韧性网络安全体系”,即通过弹性架构、智能响应和持续进化能力,在攻击发生时维持核心功能运转。这需要从三个层面借鉴中国经验:

制度重构:建立“国家主导、行业联动”的治理框架。印尼可参照中国“中央网信办”模式,成立跨部门的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统筹制定《网络安全基本法》,明确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的安全义务。例如,要求电信、能源、金融行业每年提交安全审计报告,对未达标企业实施“安全信用评级”,与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挂钩。

技术赋能:打造“AI+量子”的下一代防御体系。在雅加达、泗水等数字枢纽建设网络安全运营中心(SOC),集成中国成熟的威胁情报共享平台技术。通过引入AI驱动的SOAR(安全编排自动化响应)系统,将事件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同时,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合作试点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保障政府数据传输的绝对安全。

生态培育:实施“千企赋能”计划。设立国家网络安全创新基金,重点支持本地初创企业开发适应当地需求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印尼中小微企业占比超99%的特点,开发轻量化SaaS安全服务,通过“安全即服务”(SECaaS)模式降低应用门槛。此外,借鉴中国“网络安全宣传周”经验,将每年8月定为“数字安全月”,通过短视频挑战赛、模拟攻防演练等方式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作为东盟最大经济体,印尼的网络安全实践具有区域示范效应,印尼可提出“东盟网络安全韧性倡议”,推动三大合作:

建立区域威胁情报联盟:共享APT攻击特征库、漏洞信息,构建“东盟数字安全地图”,实时监测跨境网络犯罪动向。

联合技术攻关:与中国、新加坡共同研发适用于热带气候的物联网安全芯片,解决设备高温环境下易受攻击的问题。

人才交流计划:每年选派100名工程师赴中国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进修,邀请中国专家参与印尼高校课程体系设计。

网络安全没有孤岛,印尼的突围之路既是技术升级,更是治理思维的革新。中国用二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制度引领、创新驱动、生态共生”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启示在于:网络安全不是成本负担,而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为了实现数字安全愿景,印尼及东盟国家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区域合作,将中国经验转化为本土实践,最终构建起“攻防兼备、韧性生长”的数字安全体系。

作者闻喜是旅居印尼资深媒体人、全球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