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布艺 走向世界舞台

印尼布艺 走向世界舞台

145257

东南亚的蜡染闻名于世。相比较马来西亚,印尼蜡染(Batik;亦称巴迪)更以多民族化出名,而且还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美誉。它在印尼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是偏乡地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手艺,也是印尼创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无论是将偏远巴迪村起死回生的设计师、或是刚于新加坡成立的印尼布艺文化推广组织、还是将传统元素融入流行时尚的新锐设计师,大家都在为推广印尼服饰而努力,而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新加坡则是印尼布艺走向世界的最佳舞台。

文:史特芙

(此文刊载在《时代财智》 2020年1月/2月刊)

于11月3日举行揭幕仪式的KCBI 新加坡分支,是唯一在新加坡推广印尼传统服饰和布艺的组织。左三为新加坡分支主席Desy,前右四为KCBI 创办人Sita H. Agustanzil。(图:KCBI Singapore)

距离新加坡东南面约1807公里的印尼爪哇岛上,有一个名为Bayat的村落。在20世纪60年代,Bayat是生产手绘蜡染布料最大的村庄,那里的大多数工匠都为日惹(Yogyakarta)和梭罗(Solo)的大企业生产蜡染布。

今年55岁的印尼华裔郑秀美(Gina Sutono),是在12年前以Bayat村落的名字创办了Batik Tembayat品牌工作室,Bayat是Tembayat的简称。她告诉《时代财智》,随着时间的推移,Bayat的工匠们逐渐迈入老年,他们的手绘蜡染不再像以前那么漂亮,为此日惹和梭罗的大公司不再帮衬他们。

众所周知,印尼以蜡染而闻名,尤其是来自爪哇岛的蜡染,并且主要来自以下四个城市,即日惹、梭罗、北加浪岸(Pekalongan)和井里汶(Cirebon)。蜡染布也被音译为巴迪布,简单来说,所谓蜡染就是用蜡油遮住不要上色的地方,由此绘出想要的图案。

蜡染分成手绘蜡染(Batik Tulis)和模印蜡染(Batik Cap),当中以手绘蜡染价格最高,因为优质的手绘蜡染可能需要耗时一天甚至是好几个月的时间来制作,取决于蜡染布的大小和设计细节的复杂程度。

郑秀美于2007年第一次来到Bayat村落时,她只是一名拥有室内设计背景的家庭主妇,对于如何制作蜡染或从事蜡染生意毫无头绪。她说:“当我和一些曾经做过蜡染的老妇人交谈时,我发现她们的孩子和孙子都宁愿到工厂里工作或成为公务员,没有人愿意从事蜡染工作。”

“听着她们的故事,我可以感受到她们对蜡染仍然充满激情,即便再没有人欣赏他们的工作,她们激励了我,我因而想为这个村庄做点什么,心想着如何将这近乎被遗弃的手作,满是蜡滴的不完美手绘蜡染,变身美丽的天然染料蜡染织物。”

印尼华裔郑秀美(Gina Sutono)(左)表示,她于2007年第一次来到Bayat村落时,只是一名拥有室内设计背景的家庭主妇,对于如何制作蜡染或从事蜡染生意毫无头绪。(图:受访者提供)

12年里,郑秀美通过不停试验和错误汲取教训,向在雅加达居住的人们讲述这个村庄的故事,现在她和村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工作坊,成功地让年轻一代对蜡染产生了兴趣。目前,她旗下有15名蜡染师,而努里(Nuri)是他们当中其中最年轻的蜡染师之一。

她指出, Bayat村民非常聪明也愿意学习新事物,但他们不懂得做营销,也不了解大城市的流行趋势,布料等原材料选择也非常少;目前她为Tembayat巴迪衫设立了Instagram、脸书和网站,还通过展览和市集宣扬Bayat蜡染布艺,如今那里的蜡染师傅每月所赚取的工资已经高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

Bayat村民非常聪明也愿意学习新事物,但他们不懂得做营销,也不了解大城市的流行趋势,布料等原材料选择也非常少;如今在郑秀美的帮助下,Bayat村落里的蜡染师傅每月所赚取的工资已经高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图:受访者提供)

印尼纺织狮城拥30万人口市场

刚于11月3日举行揭幕仪式的印尼布艺文化社区组织(KCBI)新加坡分支,是唯一在新加坡推广印尼传统服饰和布艺的组织,也得到印尼驻新加坡大使馆的支持和监督。

其主席Desy Windanarni Wilson女士(黛丝)指出,在印尼1.24亿劳动人口中,就有约360万人从事纺织业,而该组织在新加坡设立分支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赋能微型企业,特别是传统印尼布艺匠人,鼓励他们除了供应印尼国内市场,也将印尼纺织品向海外发扬光大。

印尼布艺文化社区组织(KCBI)新加坡分支主席黛丝女士(Desy Windanarni Wilson)(图:时代财智)

印尼驻新加坡大使馆经济事务部职员兼KCBI新加坡分支文化事务协调员Muholis Andriyatni(丽丝)告诉记者,在新加坡570万人口中,就有大约30万印尼人,他们当中包括手持学生签证、工作准证或居留证而逗留在新加坡的印尼侨民。

 “对许多人而言,蜡染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印尼最知名的民间布艺,但其实印尼幅员辽阔,不同种族也都有本身独有的文化及产物,在传统服饰和布艺方面也各具特色。为此,印尼不仅仅只有蜡染布。”

她例举了一些印尼知名的织物,包括印尼北苏门答腊少数民族巴塔克人(Batak)的传统服饰Ulos;主要用金线或银线手工编织、工序复杂的传统手工织品Songket;手织条纹棉布Tenun Lurik;捆绑编织布料Tenun Ikat等。

所谓的蜡染就是用蜡油遮住不要上色的地方,由此绘制出想要的图案。同时,基于传统的Batik都是纯手工制作,为此每一块布料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价格也不菲。 (图:时代财智)

来自印尼巴厘岛的黛丝,则是在十年前与澳洲籍丈夫在新加坡联合创办了供应采矿设备零部件的公司Makuri Technology,目前在新加坡定居。她本来就是KCBI的成员,对印尼传统服饰的热爱是促使她联合另四位印尼女性将KCBI带入新加坡的原因。

KCBI新加坡目前拥有114名会员,都是印尼中上阶层女性,包括了商界女性、家庭主妇、政府高级官员、银行家、作家、教师、多媒体设计师和摄影师等。

黛丝指出,印尼是世界十大纺织品生产国之一,在2019年首季度,印尼的纺织服装产业表现特出,同比增长18.98%,去年同期成长率为7.46%。在2018年,该产业也通过出口为印尼赚进了庞大的外汇,同比增长5.55%至132.2亿美元(约179亿新元)。

印尼政府也已经设定目标,放眼到了2030年,可以挤入世界前5大纺织生产国之列,为印尼新增外汇收入490亿美元(约664亿新元)。为提高印尼纺织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印尼当局也将斥资175兆印尼盾(约169亿新元),在未来7年内从上游到下游着手振兴印尼纺织业。

纺织工匠通过网络连接世界

虽然KCBI新加坡目前仍是一个力量微薄的组织,但该组织计划与来自印尼的工匠或设计师,甚至是国际妇女社区进行协同合作,一年至少举办三场大型活动,通过展览、研讨会及工作坊等,在新加坡推广印尼传统服饰活动,以促进外国人对印尼文化产物多样性的认识。

KCBI新加坡的会员也常会通过参与各项社区活动,将印尼布艺推广给更多人知道。(图:时代财智)

该组织会员也会从印尼各地搜罗来特色的布料进行混搭,让传统服饰不至于那么枯燥乏味,并利用传统布料制作出结合现代流行元素的服饰,以期让更多女性,尤其是旗下会员能够接受,当日常便服来穿,藉此培养她们对国家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我们也计划设立网站,除了上载印尼布料相关知识外,也希望协助居住在偏远地区,依靠布艺糊口的女性,将她们与印尼各地,还有来自海外的消费者对接,借助数码行销(digital marketing)将他们的产品推广至全世界,让喜欢她们产品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直接向她们购买布料和服饰。”

KCBI是由Sita H. Agustanzil女士于2014年3月9日创办,以印尼雅加达为基地,过去5年多来已经发展至印尼群岛其他城市和地区,新加坡则是该组织继美国和澳洲后,该组织的第三个海外分支。

设计师借故事推广印尼服饰

在新加坡瑞士俱乐部举办的一场慈善年终市集上,记者采访了创新印尼衫时尚品牌NES by HDK设计师兼创始人海伦(Helen)。她在传统印尼布艺中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并且还有浓浓的日式风格,刷新人们对印尼传统服饰的旧有框架。

海伦并非设计师背景出身,而是一名拥有四名孩子的母亲。她说:“我的丈夫在巴厘岛一场派对上突然晕眩倒地,从此再没有起过来,当时我很难过,在回雅加达的飞机上向上帝祈祷,祈求它让我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突然我听到了一把声音,它跟我说,制作一件披肩(shawl)吧!我感到很震惊,但还是打开了电脑,设计了我生平第一件斯托拉(Stola;长披巾)。”

印尼衫时尚品牌NES by HDK设计师兼创始人海伦(Helen)(图:时代财智)

那年是2014年。她认为,那次的感觉很奇妙,也是带领她走出丧夫之痛的一个过程,她因此将其设计品牌命名为NES,那是希伯来文“奇迹”的意思。对她而言,NES不仅仅只是另一个时装商业品牌,而是涵盖了教育、艺术和文化、以及环保的服饰。

海伦说,她旗下的服饰主要是由她设计,再由专业印尼工匠负责制作,采用棉布和丝绸等天然纤维制作。她迄今设计了五个系列的服饰,第一个系列是以日本Shibori(日本古老的靛蓝扎染色技术)方式制作出来的。

她的服饰灵感来自于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并将她所遇到的人事物的故事和启发,融入她的设计中,深具教育意义。举例,Tree of Life巴迪系列服饰,当中想要传达的就是爱、尊敬以及和平。

海伦为了启发人们弃用一次性塑料吸管,便采用他人丢弃的吸管来绘制服饰;然后,她也会为癌症和唐氏综合症等病童义卖筹款,并将每件衣服的10%收入拿去做慈善;她也致力赋能乡区贫困妇女,教育她们采用天然或再循环材料来制作袋子,让她们能够在家工作照顾孩子之余也补贴家用。

纺织业是印尼最古老的产业之一,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秉持着让先辈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的使命,纺织业也是大部分印尼人民赖以维生的技能,印尼政府若想减赤,通过推广纺织业或许才能够让更多偏乡百姓走出贫困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