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顺平 卖豆芽出身的产业钜...

林顺平 卖豆芽出身的产业钜子

25176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不过,在马来西亚则有一位以报着“穷不过三代,爷辈穷、父辈穷,我这一辈不能继续穷。”的理念,而成他人生最大动力,驱使他一直鞭策自己突破命运格局,一定要富起来。

熟悉帝亿置地集团董事经理丹斯里林顺平的人们经常听到他这么说,而且他一点都不掩饰自己往昔的贫穷日子。凭借这样信念的他,勇敢出手,把握各种机会,在1982年拿到福隆港发展度假屋项,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独到眼光,至现在公司在马来西亚交易所挂上市。

他与《时代财智》畅谈从没有到拥有的,慈善事业与爱护华教的心。 

记者走进偌大的吉隆坡国际会展中心(KLCC Convention Center),这里正在举办一场81岁母亲的盛大寿宴,筵开238席,场面浩大、而且隆重庄严。

有一位男子面带笑容正殷勤的穿梭在现场的席位之间,招呼所有莅临者,这人不是別人,是当晚的主人家,帝亿置地集团(Titijaya Group)董事经理,也是世界林氏总商会总会长丹斯里林顺平(Tan Sri Dato’ Lim Soon Peng),寿宴是他为母亲陈招娣所办。

随和人缘佳的商业人士

一眼望去,不少政界领袖、富贾一方的商人、文坛与教育界的领导皆出席林顺平为母亲所设的寿宴,可想而知,他在马来西亚政经文教的地位,以及凸显他的人缘好、人脉广。

出席者包括:雪兰莪州苏丹沙拉夫丁殿下、马华总会长兼交通部长拿督斯里廖中莱、民政党主席兼首相署部长拿督马袖强、行动党秘书长兼槟城首席部长林冠英、杨忠礼集团创办人丹斯里杨忠礼、世华媒体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张晓卿爵士、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永久名誉会长丹斯里锺廷森、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拿督林国璋局绅、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前任华总会长丹斯里林玉唐、马来西亚前首相署部长丹斯里许子根、公共交通委员会(SPAD)主席丹斯里赛哈密(Tan Sri Syed Hamid Syed Jaafar Albar)、马来西亚国油丹斯里西迪哈山(Tan Sri Mohd Sidek Hassan) 等。

林顺平在台上致辞时,几度哽咽,表示当晚的寿宴是他送给母亲最贵重的礼物。“母亲这一生最大的财富是‘勤劳和节省’。感恩母亲是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教材。天下的母亲都是好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感谢母亲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留给儿女。”

这是林顺平再次在吉隆坡国际会展中心为母亲陈招娣祝寿。2014年,是晋级曾祖母的家慈陈招弟年届八旬高寿,作为长子的林顺平率姐妹弟兄亲眷,为母亲盛办一个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寿宴,以反哺亲恩。母亲80寿宴主题为“感恩有你”,宴开280席,请2800位国内皇室、官方、商界、社团、文教界及多个国家的嘉 宾,场面之盛大亦是名流界之最。

配合此深具纪念性的好日子,林顺平出版了这本自传和摄制录像,为这60年的自己作了心历路程的记录。而这一次,林顺平也在母亲寿宴上宣布成立“帝亿置地基金会”,从公司拨出100万令吉于基金会作为继续奉献社会公益与福利用途。

这也不是林顺平第一次在喜宴上做善事。在2010年,林顺平为独子保亿授室那场婚宴,是一场重量级、大气派的喜宴。宴开150席,城中1500名仕名流名贾,包括挚亲、友好、旧雨、新交、商伙、政界,都在林顺平的嘉宾名单内。来自中国、印尼、越南、菲律宾、柬埔寨、新加坡及汶莱的世界林氏宗亲及各国同安乡亲,亦来道贺恭喜一番。

替场面添加重量和皇气的是皇室成员,时任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陛下及元首后端姑诺查希拉、雪州苏丹沙拉夫丁及森州最高统治者端姑慕力兹和严端后端姑艾莎,都到场给一对新人林保亿及叶淑颖献上最真挚的祝福。如此气派的场面,是吉隆坡名流界罕见之盛,让与会者印象深刻。

林家添一桩喜事,林顺平添多一份社会喜,不忘行善,他个人捐献了250万令吉予国内7个团体,包括福利团体、华文小学、华文独中及宗亲会与乡 会。在婚宴上作出巨额献捐,此举堪称首创。

人退他进 打造第一桶金

回忆起自己的过往,他向记者表示,自己是马来西亚第二代华人。当年,年幼的父亲随祖父母从中国福建南来马来西亚,定居在雪兰莪州(Selangor)的瓜拉雪兰莪(Kuala Selangor)渔村,之后再搬了巴生(Klang)班达马兰(Pandamaran)。

“父母是养猪与种菜维生,家里兄弟妹多达11人,而自己身为长子,被迫小学辍学,得到菜市场打工,每个月赚个40令吉补贴家用。”

虽然一贫如洗,但他坚信贫穷和低学历,不会是成功的绊脚石,成功人士做得到的,他一样可以做得到。须知,机会是要寻找的,握在自己手里。

上世纪70年代,林顺平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当起二手承包商,而杨忠礼见他勤奋,也曾分配一些工程给他,让他很是感动。1982年,彭亨州(Pahang)政府联营计划,希望寻找承包商打造高原福隆港(Fraser’s Hill),但当时福隆港的交通条件极其恶劣,材料运输成本较高,所以大机构的兴趣不高。

“没有人要做,我做!人退我就进。往艰难的地方走去,你会发现好处就是竞争者相对的减少了。”初生之犊不畏虎,反正本来什么都没有,如果不接反而失去机会,所以林顺平抱着输也输得起,上山就上山吧的心态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商王国。

“工程进展时,上山下山的路崎岖蜿蜒,每个月来回10多次,摸黑上山,到了夜晚又得担心老虎出没,再加上好几次卡车几乎坠下山坡,但都咬紧牙关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完成工程。”

山林在人们眼中可能就只是树木生物生长之处,但是对林顺平而言,见山不是山,遍山是机会,他悟出了“机会是潜藏在看不到的地方”。

就因福隆港的工程,林顺平表示,有机会认识开发土地与发展的政府官员,从他们处得到正式官方土地出售消息,也因沒多少人认识福隆港,一方尺只卖一令吉多,而他买了数十亩。之后,再把土地卖给了新加坡人和马国人,赚了不少。

“这是因为福隆港地处高原,恬静清幽,加上欧式风格的度假屋,成了不少政府部门、企业等开会、郊游的避暑胜地,也因有这样的号召,手上的土地卖得颇好,在90年代初我拥有自己的第一桶金,是我下一个屋业的重要资本。”

在1996年,帝亿置地集团成立,林顺平的房地产事业从巴生延生到了梳邦再也(Subang Jaya),再从梳邦再也发展到了吉隆坡,“当时是参与蕉赖(Cheras)联成花园发展Taman Bukit Cheras综合计划,建排屋和店屋。”

另,在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亚细安市场萎靡不振,不少商家退出市场,但他却选择了“进攻”,一举买下巴生谷多疑处黃金地段,以在逆境中突围,大展拳脚一番。他说:“成功不是一帆风顺,怎么面对危机、逆境,成为决定成败的试金石。”

由此可见,林顺平拥有今日的产业王国,除了他的胆识、苦干、眼光、亲力亲为挑选土地,还少不了等待,“忍耐是一种美德,这也包括等待,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耐心,能夠坚持到底。”

集团上市 打造国际化品牌

至于让帝亿置地集团在2013年上市,他表示:“如果没上市,单凭一己之力要走得更远,需要庞大的资金,上市之后,则可结合民众的财力,来达到公司国际化的目际。上市之后,公司的品牌、声望与知名度大大提升,为未来发展奠下重要与坚实的基础。”

“此外,为了达国际化的要求,公司的房产计划融合了国际建筑师、设计师、景观设计师、顾问及国际公司,把国际理念引进本地的房产市场。公司也不走特別定位,想要打造的是多元化路线,公司有不同的项目计划,服务式公寓、有地房产、工业产业、商业产业等,地点也渉及巴生、梳邦再也、斯里肯邦安、Ara Damansara等等。”

他指出,近几年,帝亿置地集团把市场放眼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计划上,走品牌路线,提升公司的格调。早在10年前,林顺平已看到整个市场的转型,随着生活成本高涨,可负担能力逐年减弱,人们一般都会选择在靠近公共交通系统的周围购买房屋,以减少使用汽车来省下一笔交通费,所以宁愿负贵一点也要找到好地点。

“未来这趋势仍持续下去,尤其是吉隆坡-新加坡高铁计划,还有吉隆坡与雪兰莪州的捷运系统完善计划,的这些都会影响房地产的市场,想必到时各个停站周遭的房地产价格和前景是看俏,这时也是机会的到来。”

帝亿置地集团至今已完成超过3000个产业单位,都是热卖项目,而今年开始,集团既定的产业计划也陆续启动,推出的新项目创造总价值高达100亿令吉,主要地点在莎亚南、吉隆坡中环广场和槟城。此外,一系列的产业项目,可让集团忙到2030年。

集团的不断扩展,林顺平的一对儿女在大学毕业后也加入公司。但是沒有轻松优渥的高职等着他们,而是得从公司的低层做起,与员工们一起打拼。“没有特权,不做温室的小花,要让孩子亲身体验商场险恶,要证有自己和发挥能力,经过实际考验才达到今天管理层的位置。”

现在,林顺平的长子林保亿是帝亿置地集团的副总裁,女儿林贝芳则是公司的执行董事。

公益慈善 从不落人后

年幼时生长在贫寒家庭,让林顺平深感贫寒之苦,这种经验他有非常深的感受。“虽然现今社会整体得到了改善,但是仍有一批在社会角落或被忽略的物资贫匮的群体,等着人们援助他们。”

因自身经历,扶助弱势的一群,林顺平在马来西亚在慈善事业的贡献更是不胜枚举,他认为,财富有两种价值,如果只是把它当成金钱来享受,那么这就是财富最浅显的价值;第二种价值就是用于社会公益,造福人群,使得财富能夠达到“扩散的效应,如此一来,价值就能夠超出金钱的价值,甚至能夠造就更多美好的社会价值。”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林顺平觉得企业家必须体现的企业社会责任,他表示,一个成功的富人离不开做慈善,鼓励別人做善事也是一种善举,所以每当有善事,他都是义不容辞鼓励身边的企业朋友参与,一同为社会营造更好的价值观。

现在,林顺平大约会花上30%的时间在公益事业,他说:“贫穷时,要走进富人圈,和他们做生意赚钱;成功之后,要走回弱势群体,扶助穷人。我依我的力量、我的意愿去协助,一根蜡烛的亮光能照亮那里,就让它照亮那里,其他的我不会多想。”

做慈善,捐钱固然是最直接的方式。不过,基于自己是草根出生,林顺平不仅捐钱,还身体力行,时常悄悄亲身走到低层社会与他们接触,实地考察弱势群体的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他的一举一动,乐善好施的精神,深深得到马来西亚前任与现任首相的赏识及信任,并且给予委托,向他推介一连串的社会公益福利计划,信手拈来的就有:华裔妇女创业转型基金、德士及学生车补贴计划、清寒学生补习午餐、贫寒阶级爱心蜜餐等。

由此,林顺平的善举,从地方上的华校、华团捐款,一路扩展到社会与国家,令诸多人士受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行善,福气会在不知不觉中来到,而且有前辈这样告诉我:慈善工作象开一口井,给人送水是一种善业,井水留着不用,就是一口死水,井水是不会干涸,取之不竭,用之不完,越提涌出越多,越提越清澈。我就是秉持这样的信念行善。”

谈起他引以为傲的华裔妇女创业转型基金(Malaysian Chinese Women Entrepreneurs Foundation),他表示这是林氏先祖比干的“玲珑心”有关,柔软好善、乐意放下地位去视察人间苦,包括女人的艰辛。

“虽然现在是廿一世纪,科技与教育普及的年代,但是社会仍有不少卑微弱势或贫苦无依的女性,仍有不少华裔早婚女性、单亲妈妈,也有一些遇人不淑、遭夫拋弃,她们没人可以倾诉,还得自力更生,而一些想创业的女性,也面对资金难寻的困境。”

他指,女性一旦婚姻或家庭变故,往往失去了经济来源,而女性要创业,让自己经济能夠独立,但现今社会仍对她们持有质疑与不重视的观念。“要知道,只要有机会发挥女性潜在力量,女性可是顶下半边天的。”

基于此,林顺平发起创立华裔妇女创业转型基金,希望能为马来西亚的华裔女性,照耀创业的道路,可以在往后的日子自立。

马国首相认可华裔妇女创业转型基金会

他的举措,得到马来西亚首相纳吉(Najib Razak)的认可,当林顺平以“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名义向政府要求拨款时,这项提案很快纳入内阁讨论,进而批准了一笔3000万令吉的拨款,作为微型低息借贷给华裔妇女创业的资金。这也是首个由官方发放交由华团管理运作的基金。

为了号召更多华社团体与民众参与华裔妇女创业转型基金会,他举办了推介礼,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应邀出席主持。与此同时,林顺平要让华裔妇女创业转型基金会得到成功,不惜东奔西跑,更是不眠不体的动脑筋,放下公司的事务,与官方、银行、华团、妇女团体、厂家等洽谈合作或运作模式,以致事成。

另外,林顺平意识到女性与女性交流和意见更贴切,所以把基金会交托给马来西亚林氏宗亲会妇女组主席林玉惜,他则担任执行顾问。他也成立培训与研究中心,除了在资金上帮助要创业的女性,同也教导她们如何创业,把生意做得更好。“我是抱着教你钓鱼,还是一定要钓到鱼的心态去处理这事情。”

不仅如此,他更是马不停蹄地穿梭在马来西亚各大城镇乡区,展开说明会,让有需要的女性了解基金会运作,实现创业梦。

“华裔妇女创业转型基金会自2011年7月推介以来,有超过3000名女性提出申请,当中有60%得批准,至今所发出的贷款总额约1800万令吉,每月的分期付还率高达90%,以确保基金得到永续运作。”

林顺平的善举不只如此,他还是一个喜欢借耳朵去聆听的人。也许会猜想,以他今时今日的身份,出国返马时,应该是让司机接送,其实不然,他反而更喜欢乘搭德士。

“我觉得乘坐德士不错,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劳动阶级的人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日子、让他们诉说生活艰苦、生活费提高、德士维修费与沉重的生活压力。”

据他做了深入观察与研究德士司机的开销,德士轮胎因长时间在路上行驶,磨损得非常快,约6至8月就得更换,而且是四条轮胎同时需要更换,对于德士司机而言,费用实在是昂贵。

走入劳动阶级群体 了解他们所需

“我在2012年构想了‘德士轮胎补贴券’,给马来西亚国内德士司机更新轮胎时得到补贴,毕竟德士司机是迎接国外游客的最前线服务群体,若是他们的德士性能不好,尤其是车胎没纹路对司机和乘客安全息息相关,或是他们向游客吐苦水,肯定会造成游客对马来西亚的印象分大减。”

而这个计划,获得政府的认同,并确立计划名称为“一个马来西亚人民德士(TR1Ma)计划”。在这计划之下,马来西亚政府发放近8000万令吉补贴给德士司机,每名德士司机获得价值约500令吉的补贴券,大大减轻了司机们的营运负擔和更有安全保障。

除此之外,学生车经营者面对困境和难处时,泛马汽车银业联合总会会长拿督许综文也找上林顺平,希望他可以帮忙解决学生车业主谋生不易,禁止25年老车上路一事。林顺平乐意帮忙,安排了一场学生车业者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对话会,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林顺平的另一项公益,是福利组织“双福残障自强发展协会”,协会是以回收资源作为经济来源,而该协会希望可以向厂商和餐馆回收回锅油增加收入,所以找林顺平协助。最后,争取到了回收回锅油的执照,林顺平也另外继续给予双福筹建“双福大厦”,以及“双福综合职场园区”,还帮忙物色适合的地段建技职培训中心。

他的善事真是一件紧跟着一件,在2014年,发起了“关爱慈爱协会爱心蜜餐”计划,旨在回收符合卫生标准的剩余食物转送给贫苦人家,希望能夠惠及300名贫穷人士。

所以,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前行政议员庄祷融这样评价林顺平:“他有一个特点,逢电话就接,他虽不是人民代议士,但是许多人却爱找他帮忙申请小贩执照、升学转校、护照签证问题等,他都来者不拒。”

“他的待人态度也依然如往昔,平和、随和与温和,这三大要素或多或少有助于他在企业上的顺遂与成功。”

很多时候,谈论马来西亚华商,肯定会谈论到华文教育,主要是华校在马来西亚向来得不到政府的全面资助,很大程度上得仰赖华商和公众的资助撐起软硬体的发展经费。

林顺平至今在巴生区的华文小学和独立华文中学多年来的捐款,积累近1000万令吉。2014年4月,他发出一笔捐款,分別让班达马兰华小A校、母校班达马兰华小B校作为清寒学生午间补习餐费用,培英华小兴建综合大礼堂用途。在同年11月1日,又回到母校响应综合建筑计划,再一轮50万令吉的捐献。

教育,在现在是不可缺失的一环 ,帝亿置地集团也提供奖学金给贫困学子。“一个家庭穷时,想办法远离,希望孩子早点出来工作的想法是错误的,会伤害孩子的前途,今天是知识型时代,不读书就少了竞争力,把孩子教育成才,不要低估下一代的能力,教育是最高回酬的投资,也是改善环境的基本条件。”

积极参与社团 创办世界林氏总商会

总所周知,林顺平除了喜做慈善,同时也华团活动。他祖籍中国福建同安,第一个加入的会馆便是雪隆同安会馆。他说:“我像个学徒,什么都学,而这份学习之心,造就了日后贡献社会的熏陶,也得感谢前辈们的提携。”

在他1996年至2001年担任雪隆同安会馆会长期间,曾多次拜访中国厦门与同安,也参与世界同安联谊大会。

当然,林顺平也参加了林氏血缘组织,林氏宗亲会更在他的带领下,从本土马来西亚飞跃到世界舞台。2006年,他获得马国林氏宗亲总会宗长的赏识,以及大部份属会的支持,成功当选马国任国总会长。

在任期间,他把中断多年的东马与西马宗亲会,重新团结在一起,而且属会也从36个增加至68个,也把林氏宗亲的招牌提升,这些种种的努力,广受林氏赞许。

在社团活动逾30年,林顺平看到了潜在的危机,那就是老化与断层的现象。他力求转变,所以提倡设立“世界林氏总商会”,构建更具有生意的平台,让老中青可以接力和结力,凝聚全球林氏的力量方打造一个林家的商业网络圈。

“受瞩目的世界林氏总商会在2012年5月9日在新加坡注册,在同年5月28日于新加坡举行成立大典,而我担任了首届总会长。我积极与世界各国的林氏宗亲接触、招集、推动,获得28个国家的宗亲会认同与参与,也纷纷转型或设立林氏商会。”

他表示,世界林氏总商会是一个国际商业联系平台,希望可以强大林氏宗亲,吸引更多生力军加入,只要有魄力、有想法、才华和能带动组织发展, 都欢迎加入。时机成熟时,还可把世界林氏总商会引领到世界华商大会的组织,发挥更大的力量。

“这样可以发扬林氏先祖比干尊称‘财神之首’的内涵精神,以信义创造财富,无私造福社会和国家。”这是我的理念,会一直努力不懈的实践。

帝亿置地集团掌舵人林顺平

1955年,林顺平出生在马来西亚雪兰莪的班达马兰,是林水泉与陈招娣夫妇的长男,是马来西亚第二代华人。父亲林水泉在上世纪30年代随祖父林永包飘洋过海到马来西亚霹雳太平,之后迁到雪兰莪州瓜拉雪兰莪的渔村。

林顺平共有11个兄弟妹,基于家境清寒,而他又长子,祖父林永包给了他外号,叫Ah Bu(福建音,阿富),希望他可以在日后赚大钱,富起来。这也是他母亲的寄望。

但,在1966年,他还是得辍学,出来社会当起童工工补贴家用,他曾到巴剎卖过豆芽菜、菜贩等。后来17岁转到建筑工地工作,由于他肯吃苦,对工程又细心负责,22岁时成了“工头”,过后升做承包商。

1979年,他与陈莲英组织家庭,在1980年和1982年,二人的女儿贝芳和保亿出世,湊了个“好”字。

在他28岁之时,他大胆接下海拔1500米的马来西亚福隆港高原建度假屋,最终赚取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了他进入产业界之路。之后蕉赖发展计划,收购地库等,让他的地产王国更壮大。

1996年,帝亿置地集团正式成立,他任创始人与董事经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他趁价低买下巴生谷多处黃金地段,大展拳脚,生意越做越大。

在2013年,帝亿置地集团在他带领上市,据《光华日报》2014年5月的报道,帝亿置地集团市值达6亿9360万令吉。

他也是世界林氏总会总会长、马来西亚林氏宗亲联合会执行顾问、马来西亚同安、金门及厦门联合会名誉顾问、马来西亚华裔妇女创业转型基金会执行顾问、雪兰莪吉隆坡同安会馆名誉顾问、巴生滨海林氏宗亲会名誉顾问。他也因对社会有功劳,受封为丹斯里(Tan Sri)勋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