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新加坡)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巨头李宁公司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其全平台零售流水仅录得低个位数增长,线下渠道更是出现负增长。财报发布翌日,李宁股价下跌1.12%至15.88港元(约2.73新元)/股,总市值410亿港元(约 69.7亿新元)。
根据最新数据,安踏凭借多品牌战略展现出强劲的抗压能力,旗下高端品牌迪桑特(Descente)和可隆(Kolon Sport)的增速高达50%-55%。特步则通过深耕跑步领域,其专业跑鞋品牌索康尼(Saucony)在第二季度实现超过20%的增长。相比之下,李宁的业绩持续低迷,市值从2021年高峰期的2600亿港元大幅缩水至目前的400多亿港元(约60多亿新元),净利润更是连续两年下滑。
李宁的困境部分源于其长期坚持的“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战略。尽管该策略曾帮助李宁在国潮风潮中崛起,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单一品牌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尽管李宁自2002年起尝试运营海外品牌,但始终未能复制安踏旗下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或特步旗下索康尼的成功。近期,李宁家族旗下的投资平台莱恩资本(LionRock Capital)收购了瑞典户外品牌Haglöf(火柴棍),并计划通过非凡领越(Viva Goods)在中国市场运营。然而,这一布局能否扭转颓势仍存疑问。

李宁公司的创始人李宁及其家族通过多个平台进行资本运作,包括上市公司李宁集团、私募投资机构莱恩资本以及多元化运营平台非凡领越。
2023年,莱恩资本收购Haglöf,随后非凡领越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运营。Haglöf是北欧知名户外品牌,在日本亚瑟士(ASICS)旗下期间曾推进时尚化转型,但中国市场对其认知度仍然较低。李宁家族希望复制“中国李宁”的成功模式,通过潮流化和本土化策略打开市场,但户外运动领域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北面(The North Face)、始祖鸟(Arc’teryx)等品牌占据主导地位,Haglöf的突围难度不小。
非凡领越此前收购的多个品牌表现参差不齐。2020年,该公司以低价收购香港服饰品牌堡狮龙(bossini),并尝试将其转型为骑行品牌“bossini.X”,但收效甚微。截至2023年底,bossini在中国内地仅剩约100家门店,营收持续下滑,最终于2024年退市。
李宁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主品牌增长乏力,而新收购的海外品牌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安踏和特步通过多品牌战略成功分散风险,而李宁仍依赖单一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被动。尽管Haglöf的入局可能为李宁家族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户外运动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定,品牌认知度和渠道建设仍需时间。
实习记者:胡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