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新加坡)7月17日凌晨,广东知名整装品牌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在广州天河新城保利克洛维中景大厦坠楼身亡,广州警方初步调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认定事件与”个人原因”相关。
三日后,靓家居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债权登记公告》,宣布自7月18日起停止经营,要求23个城市的债权人前往指定联络点登记债权。这一消息震惊家装行业,多家媒体证实,曾育周坠楼事件与公司经营困境存在直接关联。
作为拥有近百家直营门店、服务超55万家庭的老牌企业,靓家居的崩塌速度令人咋舌。其官网已无法访问,显示”站点被管理员停止运行”。天眼查数据显示,创始人曾育周关联企业达273家,其中265家担任法人,多数涉及装饰材料领域。
但光鲜背后,公司财务状况早已千疮百孔:项目经理汪先生透露,其个人被拖欠工程款达40万元,而供应商欠款普遍在数百万元级别。尽管债务总额尚未公布,但多位债权人对全额回款持悲观态度,有分析指出,预收款被冻结在未完工工地,导致资金链断裂。
消费维权困境同样突出。广州消费者李先生支付17.95万元装修款后,仅完成基础工程便停工,派出所以”经济纠纷”为由不予立案。截至目前,超千名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登记债权,但破产清算程序中预付款偿还优先级较低,维权之路漫长。

员工与供应商也遭受双重打击:总部陈姓总监离职前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而东莞门店员工透露,老板娘通过微信群突然宣布停业,令基层员工措手不及。更令人唏嘘的是,公司微信视频号在停业当天仍在直播,试图通过促销缓解危机。
靓家居的崩塌并非孤例,其背后折射出房地产下行周期对家居行业的深度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商品住宅销售金额同比下降5.2%,虽较2024年有所缓和,但市场仍处寻底阶段。
以广州为例,部分区域二手房挂牌价较峰值下跌30%,开发商资金回笼困难直接传导至家居产业链。头部房企分化加剧:保利、绿城等央企凭借核心城市布局维持千亿规模,而万科销售额同比暴跌45.7%,中小房企更是陷入生存危机。这种分化导致家居企业的工程订单大幅缩水,靓家居曾依赖的房地产批量采购模式难以为继。
靓家居事件为行业敲响警钟。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我乐家居通过私域流量运营实现20%复购率,而靓家居官网关闭暴露其数字化基建薄弱;政策敏感度决定生死,保障房政策带来的市场重构要求企业提前布局工程渠道,欧派、索菲亚等头部品牌已通过战略集采锁定份额。在房地产深度调整期,家居企业唯有通过产品创新、渠道革新与供应链优化的三重突围,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存活。
实习记者:谭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