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2025,新加坡) 随着世界 90% 的加密稳定币 (stable coin)的币值与美元挂钩,许多中国经济学家呼吁政府探索使用与人民币联系的稳定币进行跨境支付,以避免中国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管制被美元削弱,而一些中国高官的讲话也显示中国考虑试行这项举措。
根据彭博社,尽管中国尚未正式接受使用稳定币,并且对所有加密货币实施了禁令,但最近一些中央银行的高级官员发表了一些言论,引起了金融和商业界的关注,让他们开始认真看待“稳定币”在国际支付上的潜力。
稳定币结合了传统货币的稳定性和区块链技术的高效性,通常由私人公司发行,以传统货币作为支撑。大多数稳定币与法定货币如美元按1:1的比例挂钩,这正逐渐成为一种更快捷、更低成本的跨境支付方式。大多数稳定币锚定于美元,并以美国资产如短期国债作为支撑,预计到2030年,稳定币总发行量将达到3.7万亿美元(大约4.99万亿新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6月表示,稳定币有可能彻底改变国际金融的型态,而当前地缘政治紧张,传统支付系显出其统脆弱性,所以需要另一代行系统如稳定币。他补充说传统系统名为中立,但可会被某些国家或政治力量操控,用来打压、制裁其他国家,实现政治目的。
在同一场上海活动中,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可能加剧世界彻底“美元化”的趋势,也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和香港的其他金融官员则讨论了以人民币为基础的稳定币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潜力。

北京一直来对加密货币持谨慎态度,认为其会威胁金融稳定与资本管制。但经济学家认为形势已变,部分原因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力挺数字代币。摩根士丹利建议中国可以利用香港作试点,推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从而避开违反北京的严格规定。
“稳定币不是新货币,而是现有货币的新分发渠道,”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中国必须拥抱主权货币被代币化的趋势,以在数字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就在潘功胜和其他中国官员于6月18日在陆家嘴论坛上发表讲话的数小时前,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监管稳定币的法案,这是加密行业的重大突破,同时也为川普政府推动有关数字资关的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6月19日发文称,稳定币可能会强化而非威胁美元的主导地位。他在星期一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全球用户可能更偏好在美国政府监管下的私营企业所用的稳定币,而非欧洲或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e-currency),后者的风险更高。
中国经济学家呼吁开发以人民币为基础的稳定币,对抗美国的稳定币扩张。京东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警告说,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中国可能会在下一代货币主导权的竞争中落后于他国。
据报道,电商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告诉员工,公司计划在所有主要市场申请稳定币牌照,以削减跨境支付成本90%,并缩短结算时间至10秒以内。
香港近期也出台了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H) 的监管框架,允许相关发行方在港申请牌照。京东和蚂蚁集团被认为会是头几个申请的科技巨头。上海上市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也表示计划申请相关牌照,集团运营全球最大批发市场。
CNH 可能成为中国抗衡美元影响力的工具,尤其是在美元被用于制裁俄罗斯后,其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在被世界部分国家质疑与重新审视。市场对人民币兴趣上升,仅在2月份,中国超过30%的货物贸易是以人民币结算,创下10年来新高,尽管其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仍比较低。
尽管稳定币可能崛起,但中国政府支持的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 (e-CNY) 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推广进展依然缓慢, 效果不佳。另一个跨境支付渠道 “mBridge” 的前景也不明朗,该渠道的主要参与者国际清算银行因担心其可能用于规避制裁而退出。
mBridge(多种央行数字货币桥)是一个跨境支付渠道,涉及多家的央行数字货币。该渠道本由国际清算银行牵头,与中国、香港、泰国和阿联酋的中央银行合作推进。
潘功胜最近宣布将在上海建立一个国际数字人民币中心,这表明中国有持续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意愿和决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前央行顾问李扬认为,中国应该采取“双轨”策略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和影响力。他指的是继续使用传统措施,比如扩大货币互换协议的范围,以及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来促进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以及利用香港的金融机构优势,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
康奈尔大学教授,同时也是《货币的未来》一书作者普拉萨德(Eswar Prasad)指出,如果没有更广泛的经济改革,中国稳定币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
“在还未实现在岸和离岸汇率市场统一的情况下,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稳定币不太可能获得广泛应用。” 他说。但他补充道,稳定币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可能成为推动中国金融体系开放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