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新加坡)2025年即将结束,中国电影行业持续“低温”。银幕数逼近10万块,但单银幕年票房跌至50万元人民币(约9.35万新元)以下。《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热度消退后,市场空窗期效应凸显,仅半个月国内就有超过15家影院闭店。
当前,中国影院行业约80%的存量观众观影频率正在下降。这意味着,如果影院仍然仅仅围绕“看电影”这一单一场景做文章,发展空间将日趋有限。对此,行业专家李劲波指出,影院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定位——它不应仅仅是放映电影的场所,而应成为提供多元体验的文化空间。
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为观影过程注入更多服务与情绪价值;二是挖掘那20%的非传统观影人群,包括游戏玩家、潮玩爱好者和亲子家庭,通过多元化业态吸引他们走进影院,并最终转化为忠实消费者。

IP联名合作成为中国影院探索多元化经营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万达电影的实践颇具代表性。从去年国庆档到今年国庆档,万达电影与“原神”“恋与深空”等四款热门游戏IP展开合作,全国700多家直营影院变身游戏主题空间。
这种跨界合作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游戏玩家,他们为了获取联名产品或体验联名场景而来,顺便观看电影,仅此一项就为万达带来了千万元级别的票房收益。这种“引流+转化”的模式证明,通过精准的IP运营,影院完全可以打破传统客群的局限。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尝试以零售思维重塑电影业务。公司代表戴运阐释了这一转变:“内容是商品,衍生也是商品;影院内是渠道,影院外也是渠道。这与过去仅在影院内经营衍生品的模式已有本质不同。” 今年大获成功的《浪浪山小妖怪》成为这一新模式的最佳注脚。
该片累计票房已达17亿元人民币(约3.18亿新元),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更重要的是,围绕“浪浪山”IP的全产业链运营创造了惊人价值——相关衍生品GMV(商品交易总额)已达25亿元(约4.68亿新元)。这一数字远超《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IP年均约10亿元(约1.87亿新元)的GMV。戴运透露,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IP授权年GMV破百亿”目标,如今已展现出清晰的市场可能性。
非票房收入的拓展并不局限于超级爆款。戴运强调,小众电影同样能凭借精准的受众定位开拓衍生市场,关键在于影视公司是否具备供应链整合与全产业链运营能力。“如今的衍生市场,已非单家影院能独立覆盖。”
实习记者:胡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