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2025,新加坡)9月13日,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十周年庆典的慈善拍卖会上,一场与星展集团总裁陈淑珊共进晚宴的机会,以 1万8900元(约10万4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这比预估价6000至8000元翻了一倍多,成为当天最受瞩目的焦点。
现年58岁的陈淑珊(Tan Shu Shan)在今年3月成为首位执掌新加坡最大银行——星展银行的女总裁,在今年《财富》(Fortune)5月公布的202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中,陈淑珊位列第六。
根据苏富比官网的介绍,这场晚宴被形容为一次“激发思维的对话和非凡的陪伴”。被拍卖的晚餐安排在国家美术馆餐厅 Gilmore & Damian D’Silva 的私密包间,六人同席,配以香槟与佳肴。

为何选择现身?
按照新加坡《个人资料保护法令》(PDPA),主办方并无权利公开竞标者身份,以保障个人隐私。因此,在拍卖落槌后,外界一度只知价格,不知人名。
因为溢价超过一倍,也因“巴菲特式”的慈善晚餐出现在新加坡,虽然价格不是千万,但异曲同工。时间过去了10多天,这场“天价晚餐”仍在岛国热议,谁是那个神秘投标者?
最终,站出来的,是50岁的财富管理人士黄泽铭(Ng Tse Meng)。
他透露自己本无意追逐竞价,而是抱着支持艺术的初心参拍。由于当时人在香港,他透过线上竞标参与。当出价攀升至1万3000元时,他干脆一举将价格抬至1万8000元,最终无人再跟,他笑言:“于是,我就赢了。”
在接受时代财智采访时,黄泽铭坦言,他并非有意制造“噱头”,而是希望把竞标背后的动机传达给公众。他说:“我的初衷是支持国家美术馆和本地艺术社群,而不是价格本身。”

黄泽铭自称是一位“初阶”的艺术收藏者,办公室陈列着不少来自新加坡与东南亚的艺术作品。这幅“影之界”抽象现代画仍然展示在公司内。他欣赏画作中潜藏在城市景观的思想与情绪,他在城市里,或在城市外,艺术背后的启发带来的是无尽的驱动力。
在他看来,新加坡的艺术必须由新加坡人自己支持,而非仅依赖政府拨款或海外买家。若他保持匿名,公众看到的只是一个数字;而当他主动现身,便赋予这场晚宴更多温度与价值。他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新加坡的艺术,身体力行支持本地艺术家。
换言之,在他竞标的那一刻,他希望以行动影响更多人,带动更多人。让社会理解到,慈善并不只是金钱,而是对文化与社会责任的认同,甚至是,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社会会更多一份美好和温馨。
新加坡版“巴菲特晚餐”?
高价慈善餐叙并非首创。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自2000年起发起的“巴菲特午餐”,最高成交价一度超过1900万美元,成为全球投资界和慈善界的经典案例。如今,新加坡将类似形式引入本地慈善拍卖,以顶尖银行高管为“拍品”,为慈善筹款注入了全新的社会影响力。
在全球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类活动不仅仅是一场餐宴,它还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资源与灵感:与企业领袖直接交流,或许能为投资者、企业家们带来新的启发与机会。
这场晚餐的高价成交,反映出新加坡社会对“高端慈善体验”的兴趣与日俱增,也展示了艺术、金融与慈善的交汇点。国家美术馆借此筹得善款,艺术社群获得支持,而企业领袖的参与更提升了活动的公共影响力,可以说是几方共赢的效果。
在外界的聚光灯下,这场“新加坡版巴菲特”慈善晚餐已不再只是一次饭局,而是一种文化信号:慈善需要的不仅是捐赠,更是通过独特体验,把社会各界凝聚在一起,共同塑造公共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