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新加坡)日产汽车正大幅缩减全球设计业务,关闭位于加利福尼亚和圣保罗的两家设计工作室,并削减伦敦及日本的设计规模。其全面重组计划试图将设计时间缩短40%、开发成本降低25%,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竞争。
日产全球设计总监阿方索·阿尔拜萨表示,此次调整不仅是人员精简,更是从根本上推动成本节约,“必须以更现代化的方式制造汽车”。节省下来的资金将用于支持CEO伊万·埃斯皮诺萨于今年5月提出的“Re:Nissan”复兴计划,该计划目标削减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2500亿日元,并在2029年3月底前全球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
设计工作室调整后,日产的全球设计职能将集中在日本厚木、洛杉矶Studio Six、伦敦、上海及东京五地。阿尔拜萨特别提到,日产从上海设计中心获得关键灵感。中国团队完成设计所需时间比其它地区工作室少30%至40%,这种高效模式正被推广至全球设计体系。

日产目标大幅缩短新车开发周期:首代车型从52个月减至37个月,下一代车型更压缩至30个月。目前,新一代Skyline轿车(在美以英菲尼迪Q50销售)已采用这一新模式,预计2027年上市。
然而,即便日产加速开发,其30个月的周期仍落后于中国电动车企的12-24个月。中国车企凭借电动平台模块化、虚拟仿真测试、OTA升级等技术全方位压缩研发时间,展现出所谓“中国速度”。
不仅是与中国车企相比,日产在海外也将面临与其他从中国汽车产业汲取经验的海外车企的竞争。例如近年来整车脱离中国市场,但始终在华深入开发和产业链建设的雷诺,过去3年间,雷诺一直借助中国新能源产业基础、工程师资源和完备的供应链,助力自身在欧洲打造电动化产品。雷诺中欧共同研发的首款电动车型Twingo E-Tech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此前需要3—4年的研发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如今只需要16—21个月,同时其成本也实现了大幅降低。
作为与中国市场绑定颇深的日本车企,日产已通过东风日产和郑州日产体验到“中国速度”的竞争力。能否将中国产业链优势复制至全球市场,突破设计及研发瓶颈,将是其未来降本增效的关键挑战。
实习记者: 胡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