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2025,新加坡)昨天,新加坡副总理颜金勇透露,扩展柔新经济特区发展,廖内群岛将加入柔新经济特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于上周举行会谈,探讨在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积极推进三边合作,并提出扩展今年年初新马两国宣布的“新加坡—柔佛经济特区”(JS-SEZ)计划。
上周,兼任新加坡贸工部长的颜金勇,与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Airlangga Hartarto)及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Tengku Zafrul Aziz)会面。
颜金勇上周在脸书上发帖称: “面对世界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我们 (指三国) 必须深化合作,以增强各自经济的韧性。”
昨天,颜金勇席在新加坡举行的“多极世界中东盟的一体化” 座谈会时透露了扩展柔新经济特区的提议。座谈会邀请了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以及印尼投资与下游产业部投资合作副部长蒂尔塔(Tirta Nugraha Mursitama)参加。
“我们也讨论了如何加强柔佛—新加坡之间的合作,以及新加坡与BBK(即廖内的巴淡、民丹和卡里汶三岛)之间的合作,” 新加坡《商业时报》引述颜金勇的话。 “我们的想法是,三方合作将比两方更具力量。”
他补充说:“我们会继续与柔佛合作推进柔新经济特区,也会与BBK合作,同时探索三地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 他表示,这将提升三地对企业的吸引力, 引来更多投资。
“企业将不再仅仅青睐新加坡、柔佛或印尼其中一方,而是同时把这三个地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颜金勇指出。 “这将为他们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也能带来更多营运上的优势。”

新加坡—柔佛—廖内群岛(Sijori)增长三角区最早在约30年前提出,虽然三地这些年合作没有停滞过,但也没有真正发挥潜力达到所期望的盛况。不过,如今它可能迎来再次迈进新发展的契机。
新马两国政府于今年1月正式签署柔新经济特区的合作协议,这个特区的面积超过3,500平方公里,约为新加坡面积的四倍。特区的作用是简化柔新间跨境贸易和投资流程; 加强在制造业、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以及改善两地之间的交通、海关和出入境手续。
根据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总执行长4月接受《商业时报》采访时表示,去年在柔佛州获批的逾700个投资项目中,约五分之四都位于经济特区内,显示其对投资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柔新经济特区处于规划和开发阶段,但已经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正在开展关于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以及如何运作的研究工作。
于1990年代初推出的柔新廖增长三角计划,意在利用新加坡的资本、技术和基础设施,结合柔佛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廖内群岛的资源,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且一体化的经济区域。
根据专家分析,增长三角这些年未能达到当初所抱期望,因为三地发展不均衡、协调机制薄弱,以及受到地缘政治现实比如中国崛起的制约。
不过,时移势易,增长三角如今在数字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新加坡已成为数据 “神经中枢”,是为整个区域处理和分发数据的核心点。而柔佛和峇淡岛正迅速崛起,成为建立超大数据中心的主要地点, 为整个区域提供数字支持。
卡里汶(Karimun)其实并非增长三角的一部分,参与的主要是峇淡岛(Batam)和民丹岛(Bintan)。但多年来,卡里汶为各种工业起了补充作用,已成为峇淡-民丹-卡里汶(BBK)特别经济区的一部分。廖内群岛省共有2000 多个岛屿,但只这三个岛是该省的经济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