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大米换高铁”搁浅溯源...

中泰“大米换高铁”搁浅溯源

8836


泰国宪法法院判决已获国会通过的一项2.2万亿泰铢(约合678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违宪,这意味着该项目的核心部分高铁项目也将随之暂停。这一高铁项目即去年10月,中泰两国达成的备受瞩目的“大米换高铁”计划。
 
  2.2万亿泰铢贷款基建项目从制定到最后获国会通过历时整整一年。按原计划,泰政府将在接下来的7年内使用这笔贷款投资兴建水、陆、空交通设施。其中,主要投资将用于兴建4条高铁,使泰国成为连通整个地区的枢纽。今年1月8日,反对党民主党以这一项目在国会的通过不符合正常程序为由,申请宪法法院对其进行裁决。
 
  3月18日,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针对“大米换高铁”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强调,“3月12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英拉政府推动的贷款2.2万亿泰铢(约678亿美元)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条例草案违宪,并非中泰‘大米换高铁’项目本身违宪。”
 
  与市场消息稍有不同的是,沈丹阳没有直接否认中泰高铁项目“夭折”,只是表示“中泰在各自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开展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他还强调,“中方支持中国企业参与泰国铁路建设合作,同时也支持中国企业本着市场运作的原则,与泰国开展包括大米在内的农产品(000061,股吧)贸易合作。”
 
  3月12日,有报道称,泰国宪法法院判决已获国会通过的一项2.2万亿泰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违宪。对此,报道称,“这意味着中泰去年10月达成的‘大米换高铁’项目或将随之流产。”
 
  3月11日,泰国总理英拉·西那瓦在接受采访时暗示,“如果这一项目被判违宪,泰国将遗憾地失去一个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泰国工业协会也称,“如果这一项目被撤销,可能影响泰国未来数年的经济增长。”
 
  “我了解的情况是,大家说的‘大米换高铁’项目一直由中国外交部或商务部等部委在牵头进行有关的战略谈判。”3月20日下午,有消息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目前还不清楚具体的谈判进展。但可以确定,中国不会放弃发展高铁项目及高铁‘走出去’的机遇。”
 
  “相比普通铁路而言,由中国创造和引领的新一代高铁在国内的成长与发展中都曾经历磨难。而从这次中泰合作的项目可以看出,此番在走向国际的‘前期’实践中,中国高铁成套技术和产品打包‘走出去’所面临的困难更大,因为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各种潜在的国际和国别规则。”3月20日晚,铁路资深评论员解筱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但反向思考,这是中国高铁进一步成长、走向成熟的契机,也可从中学到国际谈判的智慧和耐心。”
 
  双方共赢
 
  事实上,中国和泰国铁路合作的意向在很久前就有所体现。“泰国总理英拉之前来过北京,坐了高铁,还签了相关的合作协议,这也是她去年到现在一直打算在泰国建设高铁、寻求和中国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知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时间拨回到2012年4月19日,英拉在访华期间搭乘了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并表达了“中国高铁乘坐非常舒适、快捷”的观点。同样是在英拉那次访华期间,当时尚未被撤销的中国铁道部与泰国交通部签署了关于铁路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被官方解读为“为两国在高铁建设合作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
 
  不止如此,泰国《世界日报》此前还透露,泰国交通部实际上几年前就已向中国呈送高速铁路备忘录草案,“双方领导人对高铁项目合作达成意向,让泰国更加关注高铁合作项目的进展”。
 
  中泰高铁项目的合作真正为全球关注,是在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期间的一系列行动。“正是这次访问,不仅让市场广泛热议,还让铁路部门和对外联系的部门加紧制定有关的合作计划。”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新华社去年10月报道称,李克强在曼谷泰国总理府同英拉举行会谈。李克强表示,中方愿同泰方继续落实好中泰《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和《可持续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
 
  据报道,中泰两国在曼谷发表的《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指出,“中方有意参与廊开至帕栖高速铁路系统项目建设,以泰国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泰方欢迎中方意向,将适时根据双方签署的《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基础上,与中方探讨相关事宜”。
 
  这就是“大米换高铁”的由来。李克强当时还公开对英拉进行了高铁项目的推介: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李克强告诉泰国议员,中泰承诺在2015年底之前把双边贸易增加至1000亿美元,且今后5年,中国将从泰国进口100万吨大米,同时进口更多的橡胶,还有其他特色农产品。
 
  铁总中泰铁路项目协调组组长黄弟福去年对官方媒体强调,中国期望参与泰国第一条高铁的建设,“中方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泰方进行了高铁技术人员培训,并共同完成了曼谷至清迈、曼谷至廊开高铁的预可行性研究”。
 
  遭遇阻挠
 
  在专家看来,中国和泰国在高铁项目上的合作本是“水到渠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认为,不管是从政治角度,还是经济角度,中国一旦中标泰国的高铁项目,将让双方实现共赢。
 
  “一方面,从战略层面看,通过与泰国的高铁外交,可在东南亚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泰国的经济将因高铁而得到快速发展。”田文林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
 
  “当今世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高速铁路总营业里程已达11028公里,在建高铁规模1.2万公里,是世界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早已拥有领先世界的高铁一整套技术体系,具有在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气候环境下建设和运营高铁的丰富经验,且高铁产业化程度较高,建设成本相比国外要低三成以上。”解筱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简言之,中国高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比较明显,这也是英拉一直青睐中国高铁的重要原因。
 
  然而,中泰两国“水到渠成”的高铁合作今年遭遇了多番波折。
 
  1月16日,泰国反贪委员会对英拉大米收购政策中是否存在腐败问题进行审议。现行泰国的大米收购政策是英拉政府2011年竞选时提出的方案,总体的实施方针是政府以高于市场50%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但政府须提供大量的补贴。
 
  对中国来说,上述政策是“大米换高铁”的先决条件之一。因为,中国企业须与泰国进行大米方面的贸易往来,从泰国手中进口一定数量的大米。而泰国媒体称,“在听取了一个专门调查委员会历时一年多的调查结果汇报后,决定起诉前商业部长和助理部长,及参与大米贸易的两家中国公司的泰方代表,共计15人。”
 
  泰国反贪委员会还认为,在泰国与中国进行的政府与政府大米销售过程中,“有人员和公司作出虚假行为,参与的泰国公司也可能并非国营企业,并涉嫌伪造虚假的大米出口数额”。
 
  受上述宣判的影响,泰国媒体一度报道称,中国企业北大荒(600598,股吧)日前取消向泰国购买120万吨大米的合同,“这一数量占泰国大米出口总量的14%”。稍早前,市场已有传闻称,中国向泰国购米的合同于去年11月20日签署,原定于12月起开始运送大米到中国,但由于英拉政府的解散,大米迟迟未能付运。
 
  最新消息是,泰国宪法法院3月12日又裁定,由英拉政府推动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法案违反宪法,该项贷款案即行终止。对此,有分析进一步称,“这意味着该项目的核心部分—中泰去年10月达成的‘大米换高铁’项目将随之流产。”
 
  仍存转机
 
  但对于“流产”一词,中国官方并未进行明确表态。商务部强调,中泰“大米换高铁”项目本身并不违宪。沈丹阳还强调,“中方支持中国企业参与泰国铁路建设合作,同时也支持中国企业本着市场运作的原则,与泰国开展包括大米在内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我个人没有听到‘夭折’的说法。但可以确定,中国高铁发展不会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不会停止对外的出口。”上述消息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3月20日下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我所了解的信息是,中国的‘大米换高铁’还在稳步推进,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遇到了泰国反对派的政治阻挠。但个人认为,只要泰国总理不换人,这个项目不会停止。更重要的是,站在两国的高度,大家都明白这是互利共赢的项目。”
 
  王梦恕还说,“抛开争议不谈,我所知道的是,泰国高铁项目的国际招标并没有停止。而且,现在只有中国和日本两家在竞争。中国的优势是建设快速、性价比高,这显然比日本具有优势。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泰国也不会对中国的高铁优势视而不见。”
 
  侧面的例证是,泰国运输部曾公开预计,高铁项目的国际招标程序预计将于2014年第三季度启动。根据泰国运输部的高铁建设规划,泰国将在未来7年内完成4条高速铁路的建设,将曼谷与北部清迈府、东北部呵叻府、西部华欣和东部帕塔亚连接起来。
 
  解筱文建议,所谓“好事多磨”,没有谁不明白,长远看,高铁建设实际上更有利于泰方,“中国可以帮助泰方建设发展发达的高铁,激活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更能实现与中国经济的接驳,使双方互利共赢”。
 
  因此,解筱文认为,对于中方而言,现在“不可太过于急切”,以免丧失不必要的核心利益,同时,“要静观局势动态变化,适时适度做好战略性准备”。
 
  黄弟福去年的表态同样值得借鉴。“新建高铁路线选择、建设顺序的最终决定权在于泰国人民,中泰高铁的进一步深化合作,关键在于民意。”他说,“如果说中泰铁路合作最大挑战的话,现在我们就是希望泰国的民众尽快接受高铁项目。毕竟,高速铁路对于我们泰国朋友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也有观点认为,即使英拉政府“倒台”,中泰高铁合作最终也不会受影响。一方面,反对党对外合作的经济政策肯定还是以寻求国家发展为目的。另一方面,“大米换高铁”的效益不会被视而不见,未来泰国政权仍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造福于民。
 
  大势难违
 
  在解筱文看来,抛开中泰高铁合作的纷争不谈,从世界高铁的发展看,中国高铁“走出去”也是大势所趋。
 
  他认为,中国当前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要根据现今的舆论认可情况,对一些此前降速运营的高铁线路,适当恢复运营速度,如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可恢复至时速350公里,其他高铁线路部分区段可提高运营速度,对在建高铁基础工程还有可能预留时速350公里的线路,设法预留。
 
  “如此一来,中国将重回世界高铁运营速度绝对领先地位。将来不仅是参与中泰高铁建设招标,还是其他国家,中国高铁建造和运营技术和产品外输将更有胜算。”解筱文说。
 
  “另一方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解筱文进一步解释,中国高铁“走出去”,中国政府应该主导,避免中国企业之间在海外“内斗”,并从政治、经济、外交、舆论等方面给予相关企业综合性战略支持,防止与之竞争国和利益相关国的恶意诋毁、打压和排斥。
 
  中国最高层已在给中国高铁“走出去”打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称,“中国的经济要升级,出口产品也要升级,不能总是卖鞋袜、衣帽、玩具,中国的高铁与核电质优价廉,在同等质量下,用中国的装备可能是建设最快、成本最低的。”
 
  李克强直言,“我有这个底气。”有意思的是,这是继去年在与泰国、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首脑交流之后,李克强又一次在公开场合对中国的高铁进行世界范围的推介。
 
  李克强总理同样提到了质量的重要性。他说:“我还想通过各位向中国企业转达一句话:你们可要尽力,我们对中国装备质量等做了承诺,可不要让这个承诺落空。”
 
  王梦恕3月5日在步入人民大会堂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同样直言,中国不该放弃把高铁技术推广出去的机会。在王梦恕看来,如果能在西北、西南和东北三个大方向建成贯通周边邻国的国际铁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等,都将起到进一步的保障作用。
 
  “现在,不仅是中国本身要‘走出去’,除了泰国,全球其他不少国家,也都要发展高铁项目,这又在客观上提供给中国高铁进一步‘走出去’的发展机遇。”王梦恕对记者透露,“我能了解到的是,贯穿巴基斯坦到新疆阿拉山口的高铁建设可能将提上议事日程,这将进一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伊朗的铁路项目也一直在跟进,未来,不排除兴建高铁项目的可能性,此举将加深中国高铁建造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中铁隧道独立运作的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至琶布铁路库拉米隧道工程项目,亦在稳步推进之中。”
 
  事实上,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影响力不可小觑。2月27日,土耳其铁路总局局长苏莱曼·卡拉曼在安卡拉说,中国方面与土方公司共同承建的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工程项目将于今年3月正式竣工,土耳其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展土耳其高铁领域合作。比如,土耳其计划建设从土耳其东部卡尔斯省到西部埃迪尔内省长达2000公里的东西线高铁。
 
  就全球范围看,高铁“盛宴”也将带来巨大的机遇。相关机构此前的一项数据显示,按各国高铁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未来7年内的新增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由此带来的高铁直接投资将超过1.1万亿美元,“如按全产业链的增加值计算,高铁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则更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