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星眼”星座计划 ...

中国发布“星眼”星座计划 应对太空拥堵与碎片威胁

16546

(2025.11.27,新加坡)中国航天企业星图测控11月26日在北京正式发布“星眼”太空感知星座计划,这项由156颗卫星组成的太空监测网络将致力于应对日益严峻的太空交通管理与空间碎片问题,为全球航天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随着商业航天的蓬勃兴起,全球卫星发射数量持续攀升,大规模星座部署成为主流,但与此同时,太空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欧洲航天局《2025年太空环境年度报告》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太空中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超过5万个,1厘米至10厘米的碎片约120万个,更小的碎片数量更是高达1.4亿个。这些以每秒数公里速度飞行的碎片,对在轨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近期发生的多起事件更加凸显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今年11月5日,中国神舟二十号飞船返回舱舷窗玻璃被太空碎片撞击出现裂纹,导致原定返回任务取消;2023年,中国天宫空间站太阳翼因太空微小颗粒撞击受损;2022年12月,国际空间站联盟MS-22飞船也遭遇微流星体撞击引发冷却剂泄漏。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太空安全建设。近日发布的《国家航天局推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安全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强调将商业航天纳入国家航天发展总体布局,而“十五五”规划则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战略,加强太空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星眼”星座计划将构建覆盖全球、响应迅速的近地轨道监测网络,基于星图测控自主研发的“洞察者”空间信息分析平台和“太空云”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在轨卫星的跟踪定轨、空间碎片监测、碰撞风险预测等功能。星座将搭载宽视场相机、红外相机、电磁监视设备等多类载荷,并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预警与自动化避碰技术。

整个建设项目将分两期推进:一期计划建设12颗卫星组成的高性能感知骨干星座,重点提升短弧快速定轨和异动识别能力;二期将部署144颗低成本感知增强卫星,通过一体化设计降低成本,同时提升对低轨空域的观测时效性,重点解决机动变轨目标和刚入轨目标的快速编目定轨问题。

“星眼”星座定位为商业航天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构建了“监测-预警-服务”的完整生态链。随着全球低轨星座规模突破万颗级,其商业化应用已拓展至多个领域:为商业航天公司提供太空交通管理订阅服务;帮助卫星保险公司量化碰撞概率,支持保险业务合理化运营;为火箭发射任务提供发射弹道碰撞安全性分析等。

星图测控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发射“星眼”星座的试验卫星。星图测控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太空态势感知核心能力,与行业伙伴共建共享,推进天地一体化测控感知网络建设。

实习记者:胡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