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新加坡)新加坡组屋区面貌悄然改变,截至2023/2024年,家庭户比例滑落至83%,与2018年的86.6%相比,”家人围坐,灯火可亲“ 的氛围略微淡去。与之对比的,是单人户的攀升——从2018年占12.6% ,即每八户中才有一户增长到15.6%,即每六户便有一户孤影独处。
与此相应的是组屋区家庭规模从 2018 年的平均 3.1 成员,滑落至 2023/2024 年的 3.0 成员, 虽然组屋区的人口在全国有所扩大。 这些趋势反映在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今天所发布的样本家庭调查中,调查每隔五年进行一次。
该调查也显示,住在组屋里的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人数,在五年间略微增加:从 2018 年的 315 万,升至 2023 年的 318 万。这个增幅,与新加坡整体常住人口的增长步调一致。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2023 年本地常住人口达到 415 万,较 2018 年的 399 万增加了约 16 万人。
调查勾勒出一幅组屋区正在变迁的人口图景:一边是人数逐年庞大的银发族群,他们大多选择守住熟悉的家、不愿轻易迁出,而且“单人户“占比不小;另一边则是日渐增多的青壮年单身新加坡人,他们当中不少与家人同住,但许多打算为自己购屋独居。调查指出,这两股趋势交织一起,正重塑组屋的需求与供给。

如今,在组屋独居人群中,半数已年过65。10年来这一年龄群的变动最大,从2013年的34.9%,跃增至2018年的46.3%,在2023/2024年更攀至49.5%。这组数字显示在组屋区的屋檐下,有许多银发人正静默安度晚年。
在 35 至 44 岁的人群中,独居比例则拐了个弯,先在 2013 年到 2018 年间下降 ,但在 2023/2024 年略微回升。45 至 54 岁的独居者也一样。不过,相比之下,55 至 64 岁的独居比例则持续下降,从 2013 年的 30.2%一直降至 2023/2024 的23.9%。值得留意的是,这群 “中老年群体” 是否会走上一代的老路—— 在年华渐老时,大多数选择独自生活。
截至 2023 年,居住在组屋的居民中位年龄已升至约 43 岁。伴随着新加坡人口迅速老化,组屋区 65 岁及以上的长者比重几乎翻番—— 从10 年前的 10.4% 增至 18.2%。出于对所住组屋感到舒适以及情感依恋,他们中有约 85.9% 打算继续留住不迁移。
约八成组屋区青壮年单身者受访时说暂时没有明确计划要结婚,而在这群人中,有六成以上计划搬出与亲人共住的现有组屋,追寻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他们当中,大多计划购置属于自己一人的房子,不与他人合住。
回应这些新需求,新加坡政府近年来不断拓宽组屋的选择面。自2024年10月起,未婚单身人士可申请新推出的两房灵活组屋,有标准型的(Standard)、升级型的(Plus )及 优质型的(Prime)供选择。与此同时,全新的 “家庭照护计划” 为他们提供便利 —— “邻近优先项“ 让他们申请与父母同住或与之距离不远的新组屋时享有优先权,以及“联合抽签” 则让父母与子女能够一起申请同一建屋项目的两套组屋,从而共享生活的便利与温暖。
新加坡的居民拥有自己住房的比例依然很高,在约110万户组屋家庭中,超过九成是屋主。抽样调查访问了约 7,000 户组屋家庭和 1,600 多名组屋未婚单身住户。调查在 2023 年 10 月至 2024 年 4 月间进行,覆盖新加坡各组屋市镇及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