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新加坡)昨天(10月10日),厦门航空宣布,首架以陈嘉庚命名的国际航班——“嘉庚号”正式启航,这也是厦航首次以人名为航班命名。此次“嘉庚号”航线从厦门直飞新加坡,航班号为 MF851,厦航为此举办了命名仪式与首航盛典。
这一天,恰逢2025年厦门“嘉庚精神宣传月”启动仪式。陈嘉庚长孙陈立人与曾孙陈铭特别出席见证,为这一跨越百年的纪念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

从一艘船到一架飞机:四周到四小时的跨越
百年前,陈嘉庚从厦门港出发,漂泊四周方抵达新加坡,开启了他横跨中南洋的商业与教育传奇。百年后,他的名字再次连接两城——只是这一次,时间被压缩至四小时。
“我完全没想到会有以祖父名字命名的航班,”陈立人感慨道,“希望‘嘉庚号’能让更多国际旅客认识厦门的美景与文化。”
航班信息中特别标注了“嘉庚号”字样,象征着这趟航线不仅是交通线,更是一条精神线——从故乡到南洋,从教育到启航,从个人到民族。
厦门与新加坡的情谊,正源自陈嘉庚。当年,陈嘉庚在新加坡立业,在厦门兴学;一生“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从南洋橡胶王到华侨领袖,他将商业利润悉数投入教育事业,创办了厦门大学与集美学村,奠定了今日厦门“嘉庚精神”的文化底色。
今天的“嘉庚号”,不仅连接两个地理坐标,更串联起两国百年来的精神轨迹。从当年孤帆远航到如今的现代航班,缩短的是距离,延续的却是嘉庚精神的诚毅信念。

嘉庚精神,从地面到天空
“嘉庚”二字早已嵌入厦门的城市血脉:不仅有陈嘉庚创建的厦门大学,还有嘉庚剧院与嘉庚书房。今年,恰逢新加坡与中国建交35周年,厦航特别将厦门-新加坡航班冠名为“嘉庚号”,将嘉庚精神在多维空间维度上延展——
- 海洋上,有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七年间航行近19万海里;
- 陆地上,有厦门地铁1号线“嘉庚号”列车穿越他倡建的高集海堤;
- 太空中,有“嘉庚一号”可回收火箭划破天际;
- 天空中,有飞往新加坡的“嘉庚号”航班,象征“嘉庚精神”的再一次升腾。
陈铭说,这一系列以“嘉庚”为名的载体,不仅构成了厦门独特的文化坐标,而且构筑起跨越海陆空天的嘉庚精神,让人们在不同维度了解和欣赏嘉庚先生的时代精神。
在新加坡,有“陈嘉庚地铁站”(Tan Kar Kee MRT),以及新加坡20元钱币上印有陈嘉庚先生的肖像。“嘉庚号”的命名,不只是纪念一位华侨领袖,更是新时代厦门与新加坡共叙情谊的象征。它让人们重新认识那句镌刻在厦门大学校训石上的信念——“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百年前,陈嘉庚用一艘船连接家国;百年后,“嘉庚号”用一段航班继续飞行在这条航线上。嘉庚号的起飞,不仅是一座城市对一位先贤的深情致敬,也是一种精神的接力—— 在新时代的天空中,嘉庚精神仍然在激励鼓舞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