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erina: 从瑞...

Katherina: 从瑞士延伸到亚洲的宁静力量

16887

文:安昕/时代财智

(2025.11.14,新加坡)瑞士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阿尔卑斯山下的宁静诗意,是钟表的高端精密,是“稳定与富足”的代名词。然而,一个来自瑞士乡村的女生,带着她对都市女性生活方式的解读、对面料的执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信念,将她的品牌 INA Kess 带到新加坡,作为锚点展开亚洲征途。

“我一到机场,就能感受到那股‘活力’。”Katharina Staub说。她称新加坡是一座“活力的城市”,人们忙碌却清晰、务实又灵活,“这里比欧洲更数字化、更创新,我看到很多创业者,也看到商业变化的速度。”

对一个在瑞士农场长大、曾学习宏观经济学、后来在 IT 公司工作,现在转型时尚品牌的女性来说,新加坡将在Katharina的事业轨迹,展开截然不同的新篇章。她说,这座城市吸引了她,让她相信 INA Kess 的理念能在这里找到真正懂得它的女性。趁着在新加坡百丽宫举行的INA Kess 发布会上空档,时代财智记者和INA Kess 创办人Kathrina Staub有了一次面对面的访谈。

INA KESS 创办人Katharina Staub

从瑞士农场到亚洲花园城市

Katharina 来自遥远的瑞士乡村,她家的农场还有七十头牛羊。她的生活简单纯粹,她没有富爸爸,也没有时尚家族产业的背景,而那些关于布料的敏感与设计的直觉,是先天禀赋,也是后天积累。

她形容面料是身体的“第二层皮肤”。她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标准:触感是否好,是否适合整天穿着?是否适合在长时间飞行、会议与生活节奏中不必熨烫、不起皱、不闷热?

Katharina亲自进行测试:她穿着长裤上飞机,再塞进行李箱过夜,隔天拿出来穿,看是否依旧平整舒适。她希望顾客买的是能陪伴十年的衣服,而不是一季的流行。不问不知道,她打趣地告诉记者,十年前,她在瑞士的首批设计,现在仍在销售。目前,INA KESS在欧洲的根据地仍以瑞士为主。

Katharina说,INA Kess 不参与折扣战。真正的永续来自品质,而不是循环消费。

新加坡比瑞士更需要这样的布料

INA KESS 的核心,是舒适、功能性与耐穿度的极致追求。新加坡一年四季如夏,看似和瑞士反差很大,但是Katharina在这里发现了机会。

细心的她观察新加坡本地女性的生活方式:她们需要穿梭的空间:炎热户外与空调室内;她们需要快速切换角色:会议、社交、晚宴、出差、运动;她们偏好简洁、低调却质感突出的设计,她们能从黑、白、裸色等安全色打造永不过时的衣橱。

Katharina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新加坡女性比瑞士女性更需要 INA KESS。” 因为 INA KESS 的布料会“呼吸”、快干、自动调节体温——正好应对新加坡特有的高湿与强温差环境。

今年10 月,INA KESS 正式落地新加坡,在义安城(Takashimaya)与百丽宫(Paragon)开设专柜。对 Katharina 来说,亚洲市场最大的惊喜,是女性消费观的变化:她们正从“标签时代”走向“质感时代”。尤其年轻一代,更懂得“投资一件好衣服”的价值——那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而非对 logo 的追随。

这正是 INA KESS 与亚洲消费者发生的深层链接:当代亚洲女性愈发重视品牌的“真实”与“温度”,看的是理念、布料、触感,以及品牌是否真正理解她们的节奏与需求。

Katharina 的坚持,让 INA KESS 成为一个价值型品牌——不靠高调营销,而在细节里,呈现一种积极、务实而有韧性的生活态度。

善用色彩,让衣物成为调节情绪的语言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Katherina手上套着一个粉色发圈,即将推出的系列也包括粉色。“这是普通粉,还是特别粉?”记者看着她手上的粉色问道。

在采访过程中,对色彩的讨论非常有趣。Katharina 不盲从潮流,她对颜色的把握可能来自生活中的瞬间。她透露了这个粉色系列的由来。有一次,她在瑞士路过一处工地,看见一整面粉红色的支撑墙,在灰雨天气中亮得不可思议,她立刻停车、拍照、联系施工方拿样板,于是诞生了 INA KESS标志性的一款粉色。“这是一种代表积极向上的力量的颜色、是让人一秒钟精神起来的颜色。”

她坦言最大挑战不是商业,而是文化与语言:“我必须亲自了解亚洲女性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Katherina对东方文化感到好奇,她问记者的姓名的意思,名字的来历。当记者向她分享华人文化中代表的颜色,例如蓝色“难”、棕色对肤色的影响、红色的力量,Katharina 表现出极大兴趣。作为设计师,她对文化差异的敏感与尊重,正是 INA Kess 进入亚洲的底气。

INA KESS 已经到达新加坡, 在义安城和百丽宫均有店面。(模特装,INA KESS)

真正的奢侈,不是标签,是工艺

INA KESS 的定价接近国际大牌,因此自然会被贴上“奢侈品牌”的标签。但在 Katharina 看来,“奢侈”并不是价格,而是一种难以替代的坚持。

“今天很多奢侈品牌卖的已经不是衣服,而是概念。”她坦言,“我希望 INA KESS 传递的是工艺,是手感,是版型,是穿上之后能让人身体变轻盈、心情变安静的那种力量。”

这种坚持源于她的专业,也来自她的执着:每一款版型,她要求团队至少修改十次;每一块面料,都要亲身穿在身上跑、走、运动;每一家生产工厂,她都要亲自走访,认识每一位工匠。

在她眼中,真正的奢侈,是别人做不到、却能温柔贴近生活的细节。因此,在快时尚主导的时代,她刻意让 INA KESS 慢下来——但也因此更长久。

在 INA KESS 内部,Katharina 打造的不是一套“生意逻辑”,而是一种价值体系。她要求团队保持平等沟通,不论是实习生或高层,都能直接表达想法;她坚持所有产品在欧洲生产,只因为“质量是一种与人相关的承诺,不是数据”;她甚至计划为葡萄牙工厂举办圣诞晚宴——对她来说,这不是“品牌故事”,而是企业文化实践。

她了解文化与市场的差异,因此选择聘请了解亚洲的团队,而不是把产品交给代理商——“我不希望用距离来管理品牌,我希望用理解。”

她也透露了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她创建的INA KESS 的“动物慈善基金会”,用于救助葡萄牙的流浪动物,也投入资金保护瑞士农地里的小鹿——后者一年已救下 5,000 只。这些举动并不是为了博宣传,而是她对“责任”一词的定义。

Annie Song & Katharina Staub

奢侈回到本质,消费更明智

当采访接近尾声,Katharina 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真正的奢侈,是能让人慢下来、让生活变得轻盈。”

她认为,未来的奢侈消费将更加理性,更加重视价值与情绪连接。INA KESS 在亚洲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既顺应都市女性的生活节奏,又能在混乱中提供一种“安定感”。

目前,INA KESS 已在瑞士、德国站稳。新加坡是其进入亚洲的第一站。Katharina 也分享了未来两年的路线图:从新加坡出发,延伸至马来西亚、印尼,再到韩国、日本,最终进入中国市场。但她也强调,速度不是目标。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反而开始重新定义“值得长期拥有的东西”;当审美不断更新,人们反而追求能稳定心绪、抚慰身体的衣着力量。

在这个意义上,Katharina 带来的,不只是一个来自瑞士的品牌,更是一种宁静而坚定的生活态度。它不张扬,却能改变一个女性一天的心情;不喧哗,却拥有穿越季节的长久力量。

来自瑞士的宁静,在新加坡找到了属于它的生长土壤。而 INA KESS,也正在用一种极简而深刻的方式,重新定义亚洲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