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大翻身?马国森林城...

“鬼城”大翻身?马国森林城市成“网络国家”实验场

17381
在马来西亚新山的森林城市,曾经沉寂的楼宇如今正在迎来一场由科技精英主导的社会实验。
(图:Forest City官网)

(2025.08.29, 新加坡)马来西亚新山——曾被称为“鬼城”、原本上千亿令吉的烂尾项目——森林城市(Forest City),正在摇身一变,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创业家和加密货币爱好者心中的“新乌托邦”和实验基地。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一群来自全球的科技人才正聚集于此,参加一个名为“网络学校”(Network School)的课程。他们白天写代码、晚上健身,同时学习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全新的“主权国家”(sovereign states)。

这个大胆的计划,正是由前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高管、同时也是《网络国家》(The Network State)一书的作者巴拉吉·斯里尼瓦桑(Balaji Srinivasan)所发起。

“网络学校”的网站上,社交媒体功能齐全,且被学校录取后入校每月$1500。(界面华文为机器翻译)

从“新创社会”到“网络国家”

斯里尼瓦桑的核心理念是,“如果传统国家充满问题,为何不干脆自己创造一个新的?”,他认为,在当今世界,一个由共同信仰(比如对科技、加密货币和轻度监管的认同)所定义的“新创社会”,可以超越国界的限制,甚至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网络国家”。

这个想法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在森林城市,它正在被付诸实践。斯里尼瓦桑认为,世界已经准备好接受这种颠覆性的想法。他曾在香港的“亚洲比特币会议”上大胆预言:“就像你18岁时选择大学一样,将来你也可以选择你的国家。”

为何选择“烂尾楼”森林城市?

斯里尼瓦桑选择“森林城市”作为实验基地,并非偶然。除了低廉的租金,这个填海造地的人工岛屿靠近新加坡国际机场,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政府正积极寻求方法盘活这个项目,并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例如将此处划分为免税区,并为“家族办公室”提供0%的超低税率,这为实验基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网络学校”,学生们每月只需花费大约1500美元(约1924新元),就能获得食宿,并沉浸在这场独特的社会实验中。他们一边开发加密货币项目,一边探讨核心问题:仅靠共同的理念,而不是共同的土地,能否凝聚一个真正的社群?

“网络学校”的课程内容,融合了硬核技术与前沿思想。上午是密集的编程和项目开发,下午则深入探讨各种议题,从日本明治维新到新加坡的国家治理模式,再到去中心化治理机制。多位学生表示,客座讲师的演讲不仅是技术解析,更像是思想上的布道。

“网络学校”内部的健身室

校园内的设施也充满了浓厚的“硅谷”特色。除了专业级的健身房和特别设计的锻炼课程,学生的饮食也受到美国科技创业家布莱恩·约翰逊(Bryan Johnson)的“长生不死”(Don’t Die)极端实验启发,主打高蛋白饮食。学校餐厅的菜单上,满满都是蛋白奶昔和牛排,让学生们在脑力激荡的同时,也追求身体的强壮。

乌托邦的未来,还有多远?

尽管类似的“新国家”实验并非没有先例,例如早前由亿万富豪彼得·泰尔支持的“海上家园”(Seasteading)计划,或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在“黑山” 蒙特内哥罗(Montenegro)举办的加密社区实验,但斯里尼瓦桑的计划规模更为宏大。

他透露,“网络学校”将在现址附近建立一个永久校区,未来计划将这种模式复制到迈阿密、迪拜和东京等地。他的终极目标是资助其中最优秀的项目,帮助学生们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societies)。

对于曾经的“鬼城”森林城市而言,成为一个新兴国家的“beta测试场”,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马来西亚柔佛州掌管投资、商贸与消费人事务的行政议员李廷汉(Lee Ting Han)表示,“网络学校”的学生为森林城市带来了不同国籍的人,也为这里注入了久违的活力。”

有媒体人士认为, 所谓“网络国家”,听上去好像逃离现实,来到数字时代的“桃花源”。它试图以虚拟社群的共识替代领土与主权,不过最终可能逃不开国家的制度和监管。在森林城市的实验场,或许只是房地产泡沫换了一套说辞,而非真正突破国家制度边界。“网络国家”若缺乏独立治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它最终可能只是一场包装精美的乌托邦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