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新加坡)据四名知情人士透露,至少有五家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公司计划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在新加坡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双重上市或股份配置。随着中美贸易争端持续以及全球供应链重组,许多中国企业转而寻求在东南亚拓展业务,新加坡作为跳板是当中首选。
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这些中企包括一家能源公司、一家医疗集团和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生物技术公司。由于相关计划尚未完全敲定,消息人士要求匿名,并且未透露公司具体名称。
这些上市计划如果落地将提振新加坡交易所(SGX)的交易量。新交所在房地产投资信托等收益型投资方面一直反响热烈,但在吸引大型公司上市和增加交易量上则一向很少建树,面临困局。根据新交所官网,2024年,新交所仅完成了四起IPO。相比之下,其在本地区的竞争对手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则在同期新增了71家上市公司。
银河国际证券投资银行部集团主管Jason Saw表示,随着中美关税战的开打,中企希望通过进入或扩展东南亚业务来寻求发展,因此正考虑利用新交所作为融资平台。这一转向也与北京強化與东南亞经贸连结的战略合拍。他也透露,这段时间内,向新交所咨询上市的中企数目“激增”。
Jason Saw 补充说,其公司目前正协助至少两家中企最快今年在新交所上市。根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公司在新加坡首次公开募股筹集的资金总数约1亿美元。银河国际证券是中国国有券商中国银河证券旗下公司。

马来西亚的《今日商业》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个月对中国商品加征145%的关税,中国以125%的关税报复,随后双方在上周达成为期90天的“停火”协议。但由于协议设有时限以及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前景仍不明朗,这驱使中国公司通过投入中立市场来对冲风险。
新交所集团全球业务发起和拓展部主管保德胜(Pol de Win)则表示:“在未来的数年甚至几十年,中国需要有通往世界的门户,新加坡这道门将变得更加重要,在新加坡上市是其中一个重要步骤。”
过去,中企海外上市不会以新加坡为首选,它们多数选择香港,原因是北京较为支持,而且香港的庞大机构和散户群对中资品牌更为熟悉。今年2月,新加坡也许看准关税战的涟漪效应,宣布了一系列强化本地股票市场的举措,包括对首次上市公司扣除20% 税收,并承诺将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下一阶段政策。
安永(EY)亚太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蔡伟荣指出,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外企对新加坡IPO市场的兴趣。他也说,这个城市国家的 “政治稳定和中立立场” 可能成为中国公司在全球波澜中的航标。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新加坡投资者相对保守, 不喜冒险,以及上市要求较严格,短期内新加坡难以在股票上市规模上赶超香港。
一位新加坡跨国软件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表示:“你必须让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更容易在这里上市。本区域大多数初创企业的总部都设在新加坡,所以这里理应成为它们的上市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