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希望有一天不用再为生活奔波,却依然能过上舒适自在的退休生活。问题是,这样的生活需要多少钱?如果不靠中彩票,一步步积累真的可以实现吗?
多少钱才能在新加坡享有退休
根据大众理财观念推算,要在60或65岁退休并保持不错的生活质量,你至少需要前面30年的工作时间进行储蓄,以保障接下来20至25年的退休生活。听起来似乎不难,但细算下来,能否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理财规划。
随着退休话题日益受到关注,“2030年退休需要多少钱?” 成为许多人热议的话题。日前,新加坡星展银行发布了一份最新报告,深入探讨了25岁至44岁“e时代”人群的退休规划,并对2030年想要退休的人给出了详细的资金建议。报告指出,如果计划在2030年退休,并希望靠积蓄和投资支撑未来20年的生活,所需金额可不小。
根据报告,维持基本生活退休金至少55万新币。这是假设每月花费在1600至1800新币之间,维持较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如果想过上更优质的退休生活,例如每月花费4000新币,并包括出国旅行等高品质消费,则退休金需高达130万新币。

基本上,新加坡政府采用的退休制度,主要围绕在三大方面,既CPF、退休年龄及相关政府支持计划展开。CPF是新加坡政府为国民提供退休保障的重要制度,涵盖退休、医疗和住房需求。政府为国人提供退休户口(RA),新加坡人在55岁后,公积金存款会转入退休户口,为退休提供基础收入。
根据2022年修订法规,新加坡人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3岁。重新雇佣年龄则为68岁,前提是有雇主需为愿意继续工作的员工提供合适岗位。
领导人口老龄化课题委员会的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在2023年就指出,新加坡只用了19年就在2017年从老龄化中社会达到老龄化社会,并将在2026年达到超老龄化的状态,对社会、经济、福利制度和医疗制度带来影响。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30年前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再就业年龄提高至70岁。政府过去几年通过就业等多方面加强对年长者的支持,协助人们为晚年做准备。同时也采取重新聘用退休人士计划并推出兼职员工重新雇佣津贴计划。
截至去年9月,在部分兼职员工重新雇佣津贴(Part-time Re-employment Grant)计划下,共聘有4万名年长者的5000多名雇主,承诺重新聘用年长员工,为他们提供兼职岗位。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去年12月也宣布,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将退休年龄调高至64岁,重新雇佣年龄调高到69岁。
新加坡也推出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CPF LIFE)和就业入息补助计划,帮助长寿和低收入的国人。根据新加坡人力部数据显示,本地年长员工就业率持续走高,55岁至64岁仍在职场工作者的比率,已经从2018年的66.8%增至2023年的70%,同时期65岁至69岁还在上班的年长者,也从43.8%增至48.3%。
年龄超过60岁的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从事的工作包括清洁、机械操作、服务和销售等。如果企业聘请超过65岁的员工,还会获得政府补贴。
随着新加坡政府不断延长退休年龄,处于人生下半场的四十至五十岁的壮年员工距离退休还有相当长的路,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培训补助持续进修,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与时并进,为事业的第二春做好准备,而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如何应对?冷静规划才是王道
曾任瑞银集团 (UBS) 董事经理的Eric Sim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看法,他认为财务自由不一定是代表要离开职场,真正的满足也可以来自有意义的投入。Eric原本计划65岁退休,享受巡航旅游以及和好友相聚的悠闲时光。然而,由于表现优异,他获得公司颁发高额奖金并提前实现财物自由。有心退休,他不禁自问:“如果离开工作岗位,那能做什么?”
“工作多年后,前三个月的退休生活感觉很良好,但如果缺乏有意义的活动或目标,日子很快就会变得空虚。”一番思索后,他于2015年离开UBS后,创办了培训机构,专为年轻的专业人士提供培训。他感受到,真正能为他带来成就感的并非单纯的财务自由,而是投入有意义的事情。
他也分享到,真正充实的退休生活不是只有财务自由,也需要通过建立三大“资本”来支撑。既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首要的财务资本,既为退休提供稳定性和自由的基础。人力资本包含个人技能、知识和嗜好等,能为生活带来意义以及结构的因素。在职场或副业种培养兴趣,能确保退休后仍有充实的活动。社会资本则是长期累计的人际关系与好感,正面稳固的人际关系能让退休生活更充实。
在社会以及职场上奋斗了大半辈子,在退休的年龄是否应该卸下重担,光荣退休还是继续在职场上发挥自身价值皆为个人自己的选择。Eric认为并非每个人都要提早退休,关键在于是否有对退休生活设立好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如若没有明确方向,那不如继续工作,在闲暇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他表示,真正的成功其实是拥有一个充满意义、连结与成长的人生。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彩票的运气,要实现财富自由,他给出几点建议: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来设定合理的储蓄和投资计划。了解风险,分散投资,投资并非稳赚不赔,关键在于分散风险。股票、债券、房地产以及储蓄计划相结合,才能稳步增值。
及时调整退休后的心理落差
除了提前做好理财准备和规划,退休后的心理调整同样重要。加拿大教育学者兼作家,瑞利·莫因斯博士将退休生活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度假阶段,多数人非常享受此阶段,因为可以睡到自然醒,做自己想做的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第一阶段代表他们理想中的退休生活,这个阶段会持续大约一年左右。
然而,第一阶段的快乐日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失去光泽。一些退休人士会开始怀念固定上班的日子。当这些想法和感觉出现时,意味着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瑞利博士说,退休生活的第二阶段是感觉“迷失”和“失去”的阶段,一般而言,退休人士会感觉失去五件重要的东西:固定的日程、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目标感以及一些人会觉得他们失去了力量。
他说道,通常人们来到这个阶段通常面对三个问题 – 婚姻、抑郁和身心衰退。一般人会有一段感觉焦虑、恐惧的时光,但只要勇敢迈出去,告诉自己不能再继续焦虑下去,此时就会通过第二阶段的考验而迈入反复试错的第三个阶段。
“如何才能让生活再次有意义?”,这是经常自问的问题。通过尝试探索自己喜欢或者擅长做的事情,当然结果可能是成功也可能失败,但重要的是能让自己找回活力和每天早上起床的动力。
第四阶段就是重塑和重新布线时期。这段时期,也有一些难题要回答,如现在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如何过好过满退休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到一些对生活有意义又能给与成就感的活动,而这些活动也几乎都跟服务他人有关,也许就是协助你所关心的慈善团体,或是在农夫市集设站提供咨询服务。退休前期所出现的五大失落都会在此阶段失而复得,特别是重拾规律生活、目标和人际关系。